特发性震颤能治好吗_一篇文章告诉你
2019年08月21日 【健康号】     阅读 401

特发性震颤是比较常见的运动型障碍性疾病,主要是分为手部,头部以及身体其他的部位姿势型和运动型震颤。特发性震颤又名家族性震颤,大概约有百分之60的人有特发性震颤家族史。在大多数家族史里未发现跨带的现象。性别的分布很平衡,一般都会认为这是常染色体的遗传,散发者和有遗传者临床特征一致。通常认为这是同一种疾病。
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特发性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病因并不清楚,易与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混淆。
特发性震颤中医辨证施治
在中医上讲,肝肾亏血是本病的病机,虚实夹杂之证。因为震颤病程较长属于进展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以肢体震颤为主要表现。和老年人精血衰竭,肝肾不足,阴阳失衡有关。人中年以后,肾精逐渐亏虚,可能是身体先天不足,或者是劳欲伤及肾。肝与肾关系尤为密切,肾精亏耗较大,就不能滋养肝木,导致筋脉失濡,木燥生风,所以出现四肢震颤。肝肾同源,若肾虚则水不涵木,肝肾阴虚,导致筋脉失养,虚风内动,所以震颤就形成了。若是水不涵木,导致肝肾交亏,肾虚髓减,脑髓不充,导致出现下虚则高摇。若是中焦脾胃受损,则会痰湿内生,土不栽木,导致风木内动出现震颤。
典型的特发性震颤可以在老年人的儿童、青少年、中找到。发病的高峰年龄有两种观点。有人认为发病年龄的分布是双峰的,即20-30岁和50-60岁的两个年龄组;另一种观点认为,特发性震颤在青少年中很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人数增加,平均发病年龄为37至47岁。
震颤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累及脏腑不同,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又因疗程较长,随着治疗的进展,证候、症状都会发生变化,很难用某个固定的处方完成治疗,但调节肝肾、补益气血、调和阴阳、熄风止颤应始终是治疗震颤的中心环节,而壹方祛颤汤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不同病期辩证施治、随证加减,将“调和阴阳、熄风止颤”贯穿治疗始终,在治疗是既考虑病人体质的强弱,脏腑功能失常的程度,又结合病人职业、环境、气候和生活状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震颤病情变化和轻重缓急,确定治疗法则,所以它治疗震颤是从病人整体出发,这样也能更快的让患者恢复。
我们之所以害怕,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等你真正的认识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并没有他人所说的那么可怕,也不是什么不治之症。它会在你情绪不好的时候加重你的病情,所以要用好的心态去对待它。它会因喝酒、吃刺激性食物或熬夜导致病情恶化,又或者是伴随着其它的并发症,当你出现这些的时候就应该禁止。再加上正确的方法,你会发现特发性震颤原来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
本文由“壹方祛颤汤”医师客服发送,如有问题请联系微信:tyy1597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