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医说“肺纤维化”
2018年06月03日 【健康号】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     阅读 8875

中医说“肺纤维化”

   肺纤维化(Pulmonary fibrosis,PF)是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并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肺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临床难治性疾病,西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主要采取糖皮质激素等进行治疗,而中医治疗肺纤维化有独特的疗效。因此,研究肺纤维化方面的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肺纤维化是现代医学病名,在古代中医文献中散见于肺痿、肺痹、喘证、肺胀、咳嗽、短气等病名,没有与肺纤维化完全相对应的病名,中医对这些病的研究历史漫长,但也存在这些中医病名临床混用、病证涵盖交叉等问题,在古籍阅读和临床研究中易引起混淆,产生疑惑。如肺纤维化中医病名,有的学者倾向于“肺痿”,有的倾向于“肺痹”,而有的倾向于“肺痿”“肺痹”二元论等等。

 

   汉代医圣张仲景首次在《金匮要略》确立了“肺痿”的病名及临证特点。如《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载:“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指出肺痿的临床表现为肺气萎弱不振,以短气、唾涎沫为主症。自汉至今历代医家进一步阐明肺痿病名、病机及病性,如后汉《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晋朝《脉经·平肺痿肺痈咳逆上气痰饮脉证》、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肺萎候》、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肺痿》、明代张介宾《类经·痿证》、清朝尤怡《金匮要略心典·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等古代医家或医籍都论及肺痿之病名。现代中医的“肺痿”指由于肺气亏虚,失于濡养,以致肺叶枯槁,肺叶痿弱不用,以多唾涎沫、短气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肺虚损性疾病。现代西医学中的肺纤维化、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常参照“肺痿”论治。

 

   “肺痿”病名意即肺叶“枯萎”(缩)“枯焦”(硬),这是指柔软的肺叶逐渐变硬而向纤维化变化的形象比喻 。肺纤维化的病机和肺痿的“肺热叶焦”同义。肺热而叶焦,津血濡养不足是“肺痿”的主要病机。肺纤维化病程迁延日久,病机由气及血,由肺及肾,肺肾两虚,“络虚则痿”。因此,根据其临床证候特点和肺部病理生理改变特点,许多医家认为肺纤维化属中医“肺痿”。

 

     “肺痹”病名首见自《内经》,《素问·五藏生成》云:“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定义了肺痹病名及病因等。自《内经》以后,汉代华佗《中藏经》、唐代王冰、宋代《圣济总录·肺痹》、明代张景岳、清代叶天士等医家进一步阐明“肺痹”病名内涵、病机及病性。如宋代《圣济总录·肺痹》云:“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是为肺痹。其候胸背痛甚,上气,烦满,喘而呕是也。”认为肺痹由外邪入里,内客于肺,而致胸背刺痛,短气烦满。现代中医所论的“肺痹”是指肺脏气虚,六淫、饮食不节、七情内伤等客舍于肺,经络壅闭,气血不行,而致恶寒、发热、咳嗽、喘息、胸痛、烦闷不安等。如现代医家董振华根据《内经》及历代关于肺痹理论,认为肺痹的发病过程为:人体营卫气血虚弱时,肺在风寒湿邪的侵袭下,经络气血郁滞,日久不愈,最后形成肺痹 。现代研究中,有人认为肺纤维化的毛细血管增生扩张、管壁增厚,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增殖而收缩,毛细血管数量减少甚至闭锁,与中医“肺痹”经络壅闭,气血不行的病机不谋而合,因此,也有不少医家认为肺纤维化属中医“肺痹”。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
肺病科是山东省内唯一中医肺病学“泰山学者”设岗科室,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重点学科、山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