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腺炎的病因
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胆石症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当胆结石嵌顿于壶腹部或从胆囊排出的结石通过胆总管时,可引起胆总管末端或胰管梗阻,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
胰酶原,从而引发胰腺炎。
-胆道炎症时,细菌毒素、游离胆酸、非结合胆红素等也可通过胆胰间淋巴管交通支扩散到胰腺,激活胰酶,诱发胰腺炎。
2.酗酒和暴饮暴食
-酒精可刺激胃窦部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从而促使胃酸分泌增多,胃酸在十二指肠又刺激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的分泌,促使胰液分泌增多。同时,酒精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使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升高,引发胰腺炎。
-暴饮暴食可使短时间内大量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引起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同时刺激大量胰液与胆汁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可导致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蛔虫、狭窄、肿瘤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胰液排出受阻,胰管内压升高,导致胰腺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间质,引发胰腺炎。
4.手术与创伤
-腹部手术,特别是胰胆或胃手术、腹部钝挫伤等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胰腺炎。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时,如果操作不当,注射造影剂压力过高,也可引起胰腺损伤,导致胰腺炎。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高钙血症可促使
胰蛋白酶原激活,引起胰腺自身消化,导致胰腺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常有高钙血症,易并发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可使胰液内脂质沉着,尤其是
甘油三酯达到11.3mmol/L时,极易引发胰腺炎。
6.感染
-某些病毒(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等)感染可累及胰腺,引起胰腺炎。另外,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也可能并发胰腺炎。
7.药物
-某些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
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
四环素等可损伤胰腺组织,引起胰腺炎。药物引起的胰腺炎通常在用药数周或数月后发生。
8.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胰腺炎,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患者体内存在自身抗体,可导致胰腺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
二、胰腺炎的预防机制
1.针对胆石症的预防
-合理饮食:保持低脂饮食,减少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预防胆结石的形成。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促进胆汁排泄,防止胆汁淤积形成结石。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尤其是对于有胆结石家族史或高危因素(如肥胖、女性、多次妊娠等)的人群。早期发现胆结石,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如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等,可避免胆结石引发胰腺炎。
2.避免酗酒和暴饮暴食
-适量饮酒:如果饮酒,应适量饮用,避免酗酒。男性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不应超过15g。
-规律进餐: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一餐进食过多食物。细嚼慢咽,控制每餐的食量,保持每餐七八分饱。
3.胰管阻塞的预防
-治疗基础疾病:积极治疗可能导致胰管阻塞的疾病,如胰管结石应及时清除,胰管狭窄可通过内镜或手术治疗进行扩张等。对于胰腺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也有助于预防胰管阻塞引发的胰腺炎。
4.手术与创伤相关预防
-规范手术操作:在进行腹部手术时,尤其是涉及胰胆系统的手术,医生应严格规范操作,尽量减少对胰腺组织和血液供应的损伤。在进行ERCP检查时,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控制造影剂的注射压力,避免胰腺损伤。
5.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的预防
-控制血钙水平:对于高钙血症患者,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应及时治疗原发病,控制血钙水平。可通过手术切除甲状旁腺腺瘤等方法降低血钙。
-控制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减少高脂食物摄入)、运动锻炼(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如他汀类药物)来控制血脂水平,尤其是甘油三酯水平。
6.感染预防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等,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等,也有助于预防感染引发的胰腺炎。
7.谨慎用药
-在使用可能引起胰腺炎的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医生在开药时,应权衡药物的疗效和风险,对于有胰腺炎高危因素的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可能诱发胰腺炎的药物。如果用药期间出现腹痛等可疑胰腺炎症状,应及时停药并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