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体内湿气太重怎么办?中医治疗有办法
2018年03月19日 【健康号】 岐黄道     阅读 8226

湿气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又该如何治疗它呢?

张女士,平素嗜食辛辣刺激食物,贪凉,冬天也特别喜欢吃冰淇淋,不爱运动,喜欢熬夜看手机……近日,张女士突然发现自己的舌苔厚腻,头发也较以前变油,起床后感觉头晕沉沉的,并且有口臭,四肢沉重,体倦乏力,小便浑浊,大便粘腻不爽,好像解不干净似的。很明显,张女士不良的生活方式导致体内湿气积累太多,从而出现一系列湿邪为病的症状。那么,湿气到底是什么?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又该如何治疗它呢?


内湿,外湿均可导致体内湿气的产生。湿邪为外感六淫之一,为重浊之邪,其性黏腻、停滞、弥漫,伤人多隐缓不觉,易伤阳气,常易困脾,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使水湿内生,停聚。“内湿”,为内生五邪之一,是指由于脾气的运化水液功能障碍而引起湿浊蓄积停聚的病理状态,多是因为脾虚生湿。


脾的生理机能主要是主运化和主统血。其中,主运化又分为运化谷食和运化水饮。脾气能把水饮化为水精,即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的生理机能。脾气健运,津液化生充足,输布正常,脏腑形体官窍得养。脾失健运,或为津液生成不足而见津亏之争,或为津液输布障碍而见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水肿。《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而脾喜燥恶湿,这种特性与脾运化水饮的生理机能密切联系。脾气健运,运化水饮机能正常,水精四布,自然无痰饮水湿的停聚。如果脾气虚衰,运化水饮机能障碍,痰饮水湿内生,就是所谓的“脾生湿”;水湿形成之后,反过来又困遏脾气,加重体内湿气的聚积。故说“脾恶湿”。


而内湿的产生,多因过食肥甘厚味,喜食生冷食物,内伤脾胃,致使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或者喜静少动,素体肥胖,情志抑郁,致气机不利,津液输布障碍聚而成湿所致。


湿性重浊粘滞,多阻遏气机,故期临床表现常可随湿邪阻滞部位的不同而异。湿犯上焦,则胸闷咳嗽;湿阻中焦,则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口腻或口甜、舌苔厚腻;湿滞下焦,则腹胀便溏、小便不利。总之,湿邪所致症状很多,病性多缠绵。


湿气重,首责之于脾。真正的中医祛湿的时候,会选用一些健脾健胃的药材再配合利水渗湿的药材,同时兼顾肾,肺。可以按揉丰隆,阴陵泉,也可以用艾条灸关元穴。建议大家平时生活中少吃肥甘厚味,少喝酒,合理安排运动,避免那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作者 高美兰 河北省中医院研究生)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