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新冠肺炎”更新帖(四)
2020年02月13日 【健康号】 宋晓华     阅读 8524

新冠肺炎 气溶胶传播

 

上海防疫专家发布了一个消息,新冠传播途径包括气溶胶传播。一时间气溶胶传播似乎被坐实了,网络上关于气溶胶的消息飞传,今天晓华医生来科普一下。

  1   
气溶胶传播的风险到底如何
先说一下非常枯燥的概念。气溶胶是人日常说话、大笑、唱歌等过程中排出的液滴。呼吸、咳嗽、打喷嚏和大小便均会产生液滴。其粒径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体后很快蒸发(1秒甚至几十毫秒内),形成飞沫核(粒径几微米),且飞沫核长期悬浮在空气中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请注意关键词: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
有报道,宁波市一例未戴口罩被感染者,仅与未戴口罩的确诊患者近距离驻留15秒,即被感染。其作为气溶胶传播的一个证据被广泛传播。
总结一下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官宣已经证实),气溶胶和消化道(官宣尚待明确)。作为官宣,比较谨慎和需要充分证据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小老百姓如何来理解这些传播途径和实际预防呢?
1) 接触传播:病毒粘附在微小颗粒表面,会逐渐沉降到地面或者物体表面,健康人接触这些物体后被传染。预防方法就是勤洗手,公共环境喷洒消毒液,病毒对酒精等常规消毒剂都是敏感的,可以比较方便的切断传播途径。勤洗手是一个良好的个人习惯,需要保持下去。

2) 飞沫传播:就是附近有新冠的病人或者病毒携带者,大声说话、咳嗽、喷嚏等,带有病毒的飞沫喷洒到周围,一般距离在2米以内。预防措施包括咳嗽喷嚏的人需要用肘关节捂住口鼻,减少飞沫的传播能力;可能被传播的人应该尽量避开人群,和其他人相隔2米以上的距离,不要大声说话、吵闹,双方都应该戴口罩。

3) 气溶胶传播:今天科普的重点。当带有病毒的飞沫核在空气中长期悬浮,并随空气迁移,其传播距离可达数百米甚至更远,增加了无接触传播的风险。这样就非常麻烦了,也就是说病毒在空旷的空间也可能存在,也可能传播给健康人,令人防不胜防,因此气溶胶传播一旦成立,必然在寻常百姓中引起恐慌。
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气溶胶中病毒的来源,最大的危险来源是危重病人的插管,吸痰等引起剧烈咳嗽的时候,大量病毒被排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好在这些场景都在医院里,寻常百姓是碰不到的。医院里有规范的防护措施,这里就不展开了。
非医疗空间气溶胶中病毒的来源是病毒携带者无防护的咳嗽、喷嚏、随地吐痰等陋习。将病人和疑似病人隔离起来,剩余的都是健康人,不携带新冠病毒的,就不会产生带毒气溶胶。每个人尽量待在家里,不接触带毒气溶胶的环境,或者是到空旷的地点活动,降低带毒气溶胶的可能性,也可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总之不到人群密集地方、咳嗽喷嚏防护、戴口罩等措施,是完全可以防护带毒气溶胶传播的。再说了,病毒虽然存在气溶胶中,不过病毒的生存力不强,紫外线、温度、消毒剂等都会杀灭病毒,因此病毒不会长时间存活在气溶胶中的,大家可以放心。
4) 消化道传播:有报道病人的粪便中检测到了病毒核酸,因此推测新冠病毒可以通过粪便传播,这个途径相对预防比较方便,类似于甲肝预防,饭前便后洗手,主要不吃不洁食物,煮熟煮透再吃等,当然排泄物的检疫消毒等工作相信政府会重视的,这里不再赘述。

  2   
为何有些确诊病人核酸检测呈阴性
下面讲授一下关于少量新冠病人核酸检测阴性的可能性。最近有这方面的报道,引起了公众对核酸监测这个诊断标准的怀疑。
当新冠病毒被定型后,科技公司就会根据新冠病毒特有的RNA片段,制造出检测试剂盒,被检测者一旦发现了和新冠病毒相同的核酸阳性反应,就可以诊断为确诊病人。目前这是金标准。
不过采取的标本大相径庭,危重病人插管上了呼吸机,从肺内吸出的痰液或者叫肺泡灌洗液,含病毒量最多,当然容易确诊;疑似病人或者是普通筛选的病人,不能插管啊,只能用一根棉签在咽部擦一下取样,叫做咽拭子,这个部位的病毒携带量肯定少,而取样的时候病人的配合度、护士操作的规范性等都会影响标本的质量,也就直接影响了核酸检测的正确性。
一般来说,核酸检测的敏感性很高的,非常微量的病毒都会被检测出来,所以说新冠病人核酸检测阴性,是小概率事件,在目前大疫情的情况下,不应该因为小概率事件质疑科学的检测方法。
最后说一点点好消息,刚刚收到的全国疫情通报,2月8日,新发病人数2657,疑似病人数3916,拐点到来了,春天不远了。


———————   END    ———————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