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我想有个家
2019年10月01日 【健康号】 何蕊芳     阅读 10461


原创:何蕊芳    青少年心理频道  
        严冬腊月接待了一名厌食症的孩子,一位品学兼优的高二女生,长的白白净净,163的个子,体重37公斤,一年来因为吃了几口就觉得胃部饱胀不适而中止进食,或者见到食物就不想吃。在当地各大医院消化科就诊,胃镜和消化科相关的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来就诊之前做过三次胃镜,陪护的有父母和一个上初中的弟弟,父亲自豪的说弟弟学习也非常好,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初步诊断“厌食症”约了家庭治疗,做了一次,一家人反应不错,考虑到年关将至,约正月初十做下一次治疗。

        没想到的是,除夕早上全家人没有预约,来到门诊,说病人病情加重,一直呕吐,要求住院。我建议,过完年再住院,过年期间一家人在外地不方便。

      没想到弟弟说:“没事,兰州我们有家。”

      我说:“哦,这边有家当然方便,那就住院吧!是姥姥姥爷在兰州吗?”

      弟弟说:“不是,是爸爸还有一个家,我还有个弟弟,那个弟弟还有一个妈妈,爸爸安排我们来兰州大家一起过年。”

        在我和弟弟说这些的时候,家里其他成员,基本上没有特别的反应,和平时拉家常的一样。

      我一时语塞,缓过劲问道:“你们这两个家平时是怎么相处的?”

    弟弟说:“平时爸爸一直在兰州,从不去我们那里(老家,另一个城市),只是给妈妈给钱,主要是我们一家的生活费。”

      我问妈妈:“他爸爸关心你们吗?"

      妈妈答:“他爸爸虽然平时从来不回家。但是,只要她们姐弟有事情,爸爸非常上心,一定会来。去年女儿骨折了,住院四十多天,一天都没有去兰州一直在(当地)医院里陪着孩子。”

    我:“女儿吃饭不好的病什么时候得的?”

      妈妈:“是骨折出院以后一月多,刚能走路了,又开始胃不好了。”

      我:“出院以后爸爸和你们在一起生活吗?”

      弟弟:“没有,爸爸和以前一样来兰州了。”

      我:“爸爸什么时候又和你们在一起了?”

      妈妈:“女儿病了,他就来了?”

      我问爸爸:“这次女儿病了以后你一直在老家和他们仨在一起吗?”

      爸爸说:“就是,我一直在带着孩子看病。”

      我似乎猜到了这位品学兼优(有担当)的孩子厌食的缘由,我猜想,有一个完整的家也许是这个孩子一直以来的梦想,意外的是,这个梦想在她骨折(病了)以后实现了,爸爸,妈妈,弟弟还有她四十多天一直在一起。当她的骨折痊愈了,这一切就消失了。孩子发现自己得病的状态是家人团聚的时候,就有后面的厌食症,案例后面的进展也应证了我的思考。

    女儿住院后,因为春节期间没有心理治疗,只是营养支持,护理上按进食障碍进行护理管理,效果并不好,有加重的趋势,拒绝进食,稍微吃一点会诱发恶心呕吐,偷偷的服用泻药,饥饿的时候也强迫自己不进食。实在不行吃半颗大白兔奶糖,总是研究食物的营养、热量。有事时贪食,由此和弟弟一起出去,在德克士点了300多元的食物,吃的站不起来了,还逼着弟弟去点,暴食后又自己诱吐,唯恐自己体重增加,从而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低血钾、低血钠等)和酸碱平衡失调,出现水肿,容易发冷、畏寒;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大把大把脱发,女性月经停止已经三月,营养支持治疗半月后,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出院了。出院后没几天病情加重,去上海就诊,一到上海病人看起来疯了,大吼大叫,骂人,打父亲,住上海的某精神病院封闭病房。没多久无法忍受出院,出院后找我做治疗几次,时轻时重,总体上有所好转,可以坚持上学。上学好后一年多没有联系,有一天没有预约,病人和弟弟妈妈一起来到我的门诊。我问病人:“看起来还不错,来复查吗?怎么没有提前预约?”她说:“这次不是给我看病,是给我弟弟看,他得抑郁症了,何大夫,你一定要把我弟弟看好,只要他好了,我做什么都行。”我说:“你的病怎么样了?”她说:“我的是自己作的,我弟弟病了,我就好了,我顾不上自己。”弟弟的病通过药物治疗很快控制了。留下的思考绵绵不绝。

          女孩的病为什么在弟弟生病后不治而愈,这种现象证实了米纽琴家庭治疗理论中,孩子的症状是代表病了的家庭,对外发出的呼救!女孩骨折后的获益是家庭团圆,厌食症状是为了维持这种团圆状态。当然这些行为的发生不是孩子通过意识层面的思考做出的,是潜意识的内驱力,源于对妈妈的爱,对家庭的责任,当她还小的时候,对这种现状无能为力,骨折是偶然之间,让她找到维持团圆的办法,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力量很微弱,特别对于这样一个重疾难返的家庭,她能做的实在太少了,进食是她能控制的,像她的学习和在学校的其他表现一样,可以控制到极致。只要她又有病,爸爸会在身边。这样苦累的坚持着,弟弟感同身受,他也长大了,不能坐视不管,要承担起自己在家里的责任,要分担姐姐的苦痛。于是他站起来了,把姐姐换下。

        孩子是最爱家的,愿意为家庭牺牲自己的健康,家庭需要她们会献出自己的生命,她们对家庭的爱在潜意识的深处,在血液里,骨子里。并不会像很多父母说的:“我为了这个家受苦受累。我为了你们委屈求全。”在家庭成立之初,每个成员都在深情爱着自己的家庭,努力的付出。

          用一句现在常用的话结束:“在维护家庭健康中,不要忘记初心,砥砺前行!家庭和睦是对和谐社会最大的贡献!”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5
|
何蕊芳
主任医师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心理卫生科,精神卫生...
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的矫正。1、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等2、对青...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