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震颤的原因有哪些?
2019年02月21日 【健康号】 黄世敬     阅读 9547

震颤是一种常见的不随意运动,指躯体全身或部分所表现的一种节律性或无节律性的颤动。

    震颤可分为生理性震颤和病理性震颤。生理性震颤为正常人在运动时或保持某种姿势时所呈现的一种震颤。多于休息时消失,可涉及面肌、眼睑、舌、躯干、下肢等部位。病理性震颤是指以器质性脑病作为基础的震颤。根据其震颤形式不同,又分为静止性、意向性、姿势性、混合性震颤四类。静止性震颤通常出现于静止状态下,自主运动时抑制, 睡眠中消失;意向性震颤又称为动作性震颤,当肢体主动运动接近目的物时震颤明显,而静止时消失,其振幅较大且无节律性;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处于某种姿势时才出现的震颤,又称为体位性震颤,多在上肢平伸时出现,肢体主动运动时可被抑制,完全休息与睡眠中消失,情绪激动时加剧。

     病理性震颤可由多种疾病导致,常见的有帕金森病、药源性震颤、小脑性震颤、心因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及代谢性震颤等。对于震颤的诊断目前主要是通过临床观察与描述性分析,包括了病史的采集、震颤特征观察、体格检查等。病史采集应该注意震颤的起始部位及发展情况、发病年龄、促发或缓解因素、用药史、家族史以及是否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或全身症状。注意观察震颤的部位、发作方式(静止性、姿势性、动作性)、频率与幅度。通过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患者是否伴有运动缓慢、肌张力增高等其他锥体外系体征;通过检查足部腱反射和感觉可用于发现周围神经病;通过观察患者行走的步态对于诊断具有重要提示重要,如迈步时上臂摆动减少常见于帕金森病,共济失调则提示可能为小脑病变,足下垂则见于周围神经病。

    震颤中医称为颤证,原因多样,临床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当随证施治,治病求本。

重要信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黄世敬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抑郁症、脑白质病、帕金森病、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及颅内肿瘤术后等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近期开展“开心解郁丸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如果您:1、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元气亏虚,气血郁滞证诊断标准,3、年龄在18-70岁。就有机会加入我们的临床研究,并将获得: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检查、量表检查及研究用药全部免费。若有意自愿参加者,详情请于我院老年病科(门诊楼二楼9诊室-周一上午);特需(门诊楼十一楼18诊室-周一下午)咨询,亦可参照黄世敬医生个人网站《广安门医院招募抑郁症患者志愿者》。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