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专访|涂远荣教授:我国手汗症微创治疗与临床研究在国
2018年06月22日 【健康号】 林敏     阅读 8729

AME专访|涂远荣教授:我国手汗症微创治疗与临床研究在国际扮演重要角色

原创2015-07-12何朝秀,陆小雁 AME科研时间 AME科研时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林敏

编者按:今年 6 月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 2015 年会暨第六届全国胸外科学术大会上,由分会领导宣布:“手汗症专家组”正式成立并颁发证书。“专家组”的成立是本次年会的一大亮点,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涂远荣教授,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杨劼教授,以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刘彦国教授共同主持了“手汗症专病论坛学术报告”专场。在专访中涂教授介绍了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为手汗症专家组主任委员,他也分享了近年专家组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中国手汗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研究等,相信这将让读者对我国手汗症的现状、临床和研究进展有一个比较全面了解。



什么是手汗症


采访一开始,涂教授先耐心讲解了什么是手汗症,便于我们对手汗症的认知。他讲述道,“多汗症表现为全身不由自主地、不受控制地、无论何时何地均有可能发生多汗。而手汗症是多汗症的其中一种。全身多汗症我们是不治疗的,因为全身的多汗症治疗是没用的。但我们要鉴别多汗症,要排除掉一些内分泌的疾病,比如说甲亢、糖尿病、结核病等都可能引起多汗。患手汗症的病人,一般都伴有腋汗(30-50%)、脚汗(50%-70%),所以我们会跟病人讲,我们在治疗上的重点是治疗手汗症,做完手术之后腋汗、脚汗可能就没消掉,但也有一部分人做完这个手术之后,腋汗、脚汗也消失了。


据我们的调查,手汗症在国内最多见是在南方地区,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是南边靠海的地方,比如说在东南地区,在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海南这些沿海地区,手汗症比较多见,而越到内地、北方就越少见。这个可能与地域有关,比如台湾也很多,所以这是一个常见病。”


手汗症的治疗


在手汗症的治疗方面,涂教授介绍,“我们主要是应用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早期从三个孔进入胸腔,逐步到两孔,再过渡到一孔。所谓单孔,就是目前的胸腔镜单孔技术,其实在十年前我们运用的就是单孔技术。我们的手汗症就是通过腋下一个单孔进胸,这其实就是单孔技术,只不过当时我们没有提出这个概念。当然我们那时的单孔技术治疗手汗症是比较简单的,而现在的单孔技术可以说是比较复杂的,从概念上我们是最早的提出的。


涂教授也强调,随着现在的手汗症病人越来越多,手汗症在临床、研究和教学中也越来越受重视。过去胸外科的教科书从来没有手汗症这个章节。去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计委“十二五”规划系列研究生教材,其中“胸心外科学”由胡盛寿教授担任总编,副总编是王俊教授,涂教授也参与了其中的编辑。这是一本当前最具权威的高校教材,叙述了各种疾病的最新的动态、疑点、难点、展望,总结过去每一个胸外科疾病的来龙去脉,其中手汗症占了一席之地,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此外,现在各种研讨会都有手汗症的专题了,这在十年前也是没有的,说明手汗症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且占了重要地位。


专家组五大亮点


“自 2009 年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协作组(专家组前身)成立,我们做了几件事情。”涂教授介绍道,“第一,我们对当年的疑点难点热点做了充分讨论和协商,并达成共识,形成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指南(2009 年版)。比如做手术会有副作用,而指南则会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我们于 2011 年在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发表了《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专家共识》,形成了正式的指导性文件,使全国同行参考行规范化做手术。此外,专家组还在国外的 SCI 发表 18 篇重要文章。其中,《美国医师协会胸外科手汗症专家共识》还完整地引用我国三篇前瞻性随机研究论文,作为《美国共识》的代偿性多汗分级标准和术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为国际的手汗症手术治疗做了重要贡献。


第三,我们以当年协作组为依托,申报了国家自然基金、福建省自然基金、福建医科大学重大科技研究基金,获得了充分的科研基金。把全国分为七个地区——东北、华南、西南、西北、华中等七个地区,有七个负责人,展开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花了三年时间,找了三万多家庭,约 10 万人,以此为基础,得出我们中国人手汗症的相关数据,比如发病率(2.08%),家庭遗传率(35.4%)等。2015 年 3 月在美国《自主神经》杂志正式发表了我们调查研究出来的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手汗症流行病调查》。在这之前,在 2007 年我们在调查福州地区手汗症流行病调查之后曾在《欧洲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发表过论文,被引用非常多。在这个基础上,后来我们又进行全国性的调查。


第四,在基础研究方面,我们还从基因和遗传学领域寻找手汗症的发病机理。通过先进的遗传芯片连锁分析定位,发现了一个新的手汗症致病基因座(2q31.1),将它锁定在较小的染色体区间(5.94 Mb),为今后进一步明确其致病基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论文 A novel locus for primary focal hyperhidrosis mapped on chromosome 2q31.1 于今年 3 月份正式发表在《英国皮肤病杂志》,这是国际上首次揭示和探索手汗症发病机理。


第五,2014 年 4 月,我们应邀参加美国举办的第四届国际皮肤病研讨会,我们一行十个人参加会议,其中三个人在手汗症的会场发表了演讲,我们演讲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接着在 5 月,我又应邀出席在约旦召开的第二届阿拉伯国际血管外科研讨会,会上我做了手汗症的演讲并担任会议主持,接受他们国家电视台的采访。为我国手汗症治疗在国际上扩大了知名度。


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协作组(专家组前身)成立以来主要做了上述这五件大事,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并且获得认可。这几件大事都充分说明了手汗症专家组不是徒有虚名的,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基于这些成绩,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正式批准我们成立了手汗症专家组。“


未来的研究计划


最后,涂教授还与我们分享了专家组未来的研究计划。他说道,“我们下一步的规划,是要形成多中心的研究,大家要形成一个合力的团队而不是各自为政,整合起来大家共同研究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继续从遗传学角度深入探究手汗症发病机理。手汗病的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清楚,但是我们已经做了一点小贡献,但是远远不够。第二,为什么切断交感神经对治疗手汗症有作用,这个课题也需要深入研究,不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第三,手术后病症好了,但是副作用也凸显出来,出汗症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原来不出汗的部位,比如说胸部、背部或者大腿。这个国际上叫做代偿性出汗,我不太同意,我的意思是把它叫做转移性出汗更为贴切。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转移性多汗也是一个研究课题。第四,有没有办法进行预测某个人以后可能发生会代偿性出汗,根据预测结果作为手术适应症。这些就是我们以后工作的方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恐怕还有十年的时间。这是世界难题。从学术的角度来说我们要进一步跟国际上接轨,比如说跟丹麦、瑞典、巴西等也有很多这种病症,那么,我们跟他们是否可以做关于手汗症专题的交流对话呢?”



受访专家|涂远荣,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主任、福建医科大学手汗症研究室主任,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兼手汗症专家组主任委员、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胸腔镜外科学组委员、国家卫计委心胸外科内镜专家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命题专家委员会委员。擅长肺癌、食道癌、胸外科疑难杂症的外科治疗。在胸部微创领域有较深造诣,近十年潜心研究手汗症微创治疗,有 2500 例的临床经验。发表 SCI 论文 10 篇,主编《手汗症现代微创治疗》,并参编多部教材,主笔“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专家共识”和“中国手汗症微创治疗指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种科研项目。曾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三等奖。


编辑|何朝秀,陆小雁,科学编辑,AME 出版社。



本文由「 AME 科研时间」首发,媒体转载请注明出处。让我们一起爱临床,爱科研,也爱听故事。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林敏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福建省医学会胸外科分会常委,福建省胸心外科学会胸腔镜外科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胸部肿瘤专业学组委员.全国手汗症微创治疗协作组委员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