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14岁男孩随时随地都能睡,医生:孩子患上了发作性睡病
2021年09月28日 【健康号】     阅读 286

上初二的14岁男生小王上课总是打瞌睡,后来还突然变成了小胖子,变成了爱睡觉不爱学习的学渣,不爱和同学玩耍,家长和老师都以为孩子到了叛逆期。不料,最近经过西京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是得了一种很新奇的疾病——发作性睡病,这种病你听说过吗?■我怎么了?总是无精打采随时随地都能睡着“我也不想这样,可我控制不了”上初二的小王同学以前朝气蓬勃、努力上进,是个体型标准的帅小伙,可是最近两年的他好像变了个人,上课总是打瞌睡、无精打采,也不爱和同学玩耍,原本优异的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随时随地都能睡着,有时候大笑或生气的时候还会跌倒。小王同学的饭量并不大,可是一年来体重增加了20多公斤,体重严重超标,彻底变成了爱睡觉、不爱学习的小胖子。父母和学校老师都认为孩子叛逆、不听话,还从学霸变成了学渣。为此小王的父母被多次请到学校,而小王同学的委屈只有他自己知道:“我也不想上课睡觉,可是我控制不了,我现在都不敢高兴地大笑了,因为一笑就要摔倒。”■我生病了医生:孩子得上了发作性睡病比较常见但误诊的特别多这种痛苦小王独自忍受了两年,父母这才意识到孩子可能并不是叛逆,而是生病了。经过多番周折,辗转多家医院多个科室,曾被诊断为癫痫、抽动症、情绪障碍等疾病,后来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西京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医生马上想到小王的疾病可能是伴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经神经内科脑电监测中心的多导睡眠监测及小睡试验,最终确诊小王为伴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患者。“这不是一种罕见病,属于睡眠障碍性疾病,还比较常见,但误诊的特别多。”医生介绍说,如果遇到对这种疾病不熟悉的医生,根据孩子的症状,很容易误诊为癫痫、抽动症、情绪障碍、低血糖、心脏病、心理疾病等等,做CT、核磁共振、腰椎穿刺等各种检查,却找不到病因所在,以至于延误了治疗,这样的病例非常多。医生说,该院每年大约能接诊到五六十例发作性睡病患者,以中小学生为多见,男性更易发。有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病例。比如有一个六七岁的男孩,症状与小王同学有差异,白天并不是很嗜睡,主要症状是猝倒。越开心,越无力,常常大笑时就全身无力猝倒,也是跑了很多家医院,做了包括腰椎穿刺等各种检查,最后终于在医院找到了真正的病因。此外,比如还有一位20多岁的小伙子,得知真正的病因后,觉得好遗憾,当时高中上学的时候嗜睡,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有病没有及时治疗,以至于后来高考成绩不理想。“这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研究认为和基因相关,发现后及时服药,效果不错。”刘永红表示,吃药之后患者的嗜睡等症状会明显改善,不再是上课时候的瞌睡虫了。而且有的人长大后症状就消失了,也就不需要服药了,但也有成年后症状消失,老年又发作的病例,因此,只能针对个体病例再对症治疗,得了病也不要有太多思想压力。不可抑制地想睡觉,吃饭开车考试都能睡着,环境越枯燥越易犯病这些症状你有吗?医生告诉记者,发作性睡病是一种睡眠-觉醒周期紊乱性疾病,以难以控制的白天过度嗜睡、发作性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或醒后幻觉及夜间睡眠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症状。■特点:表现为不可抑制,比如正常人在考试的时候很难打瞌睡,吃饭的时候也不可能睡觉,而这种患者随时随地就能睡觉,即使是开车、吃饭、上课、考试的时候,环境越枯燥越容易犯病。■分类:根据国际睡眠障碍的分类,该病分为伴有猝倒的发作性睡病及不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其中,伴猝倒的发作性睡病主要表现为,清醒期突然发生的双侧骨骼肌肌张力下降,而意识相对保留。猝倒发作被认为是清醒期快速眼球运动期片段插入的表现,是发作性睡病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猝倒发作通常在过度嗜睡出现后1年内发生,罕见病例先出现猝倒发作,不伴有白天嗜睡的猝倒发作常被误诊为癫痫等其他发作性疾病。猝倒发作通常由大笑、高兴等积极的情绪诱发。负面情绪如愤怒、悲伤等也可能触发猝倒发作。猝倒可仅表现为局部骨骼肌无力,如眼睑下垂、伸舌、面部肌肉松弛,甚至仅为视力模糊(眼肌受累),也可影响到颈部、上肢和下肢,引起头下垂或后仰、上肢下垂、膝盖弯曲、身体前倾,甚至跌倒等。猝倒发作时间通常短暂,可以迅速得到完全恢复,猝倒发作频率从数月1次到每天数次不等,有时强烈的情感刺激可能引发持续的猝倒发作,严重时可持续数小时,称为猝倒持续状态。■诊断:多导睡眠监测及多次小睡试验是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专家提醒,发作性睡病如果在行走、开车等状态下发作,存在巨大安全隐患,一旦出现白天不可控制的睡眠发作、偶有行走中猝倒、睡前幻觉等症状,要警惕发作性睡病,尽快到神经内科就诊,尽早明确诊断。小宝宝睡觉时摇头也是一种病专家提示,在睡眠障碍性疾病中,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孩子在睡觉时节律性身体摆动、摇头,这其实也是一种病——睡眠相关的节律性运动障碍。医生说,睡眠相关的节律性运动障碍是指重复、刻板和节律性的大组肌群的运动,多发生在困倦和睡眠中,头部前后或左右节律性运动、身体前后摆动及身体扭转等复杂而固定模式的异常运动组成。这种疾病多发生于4岁以下,男孩居多,也容易误诊为癫痫等其他疾病,有的孩子摆动幅度大,以至于碰破头部受伤,因此强调婴幼儿睡眠时要有床头保护设施。这种病幼儿期发现后并不用吃药,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有的孩子长大了症状就消失了,如果孩子有类似情况,需要尽早进行视频脑电监测以明确诊断,提供相应保护措施。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