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瘟疫论—-中医药对疫病的防治
2020年02月05日 【健康号】 孙永顺     阅读 12329

       我国古代的传染病不断流行,使大量人员死亡。特别明清两代更是大量发生。据统计,明代276年间发生了传染病大流行64次,而清代266年间发生了74次,可见传染病流行之频繁。我国历代医家对传染病的防治十分重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著名医着中都有防治传染病的经验的记载,但这些记载都不系统。我国第一部治疗急性传染病的专门着作是明代吴有性所作的《温疫论》。
      《温疫论》一书提出了当时对传染病的称呼疫病的病因是非其时而有其气。《温疫论》认为伤寒等病是由于感受天地之常气而致病,而疫病则是感天地之疫气致病。《温疫论》将瘟疫与其他热性病区别开来,从而使传染病病因突破了前人六气学说的束缚。《温疫论》在我国第一次建立了以机体抗病功能不良,感染戾气为发病原因的新论点。
        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疫气(病毒)从口鼻而入,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早期应用中药透邪达表,可以预防感染者发生重症肺损伤,重症患者应用中药凉血解毒,改善呼吸衰竭和瘀血重症,减少病死率。历史上中医药就发挥着重要的治疗瘟疫的作用,目前世界上对于单纯病毒感染没有使用抗生素进行防治的,所以中药治疗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瘟疫侵犯的病位大多是人的黏膜,从口腔黏膜、鼻黏膜、眼睛的结膜都可感染,侵入肺脏后也主要是损伤肺泡黏膜,不同于细菌感染性肺炎引起肺实变和炎症渗出。
         瘟疫的病性多属热,可杂合六气(风、寒、暑、湿、燥、火)侵及人体。疫毒大都在节气不和,寒暑乖厉时发生,故疫毒多借助异常的六气为病,可以温热为载体,还可以风、寒、湿、燥邪相兼夹。本次武汉天气寒湿、老年体弱者多病,死者也多是偏于老年体弱者,所以疫毒、寒湿互结可以解释。
        《 瘟疫论》载有名方达原饮,本方是为温疫秽浊毒邪伏于膜原而设,也就是病毒侵犯人的黏膜。《温疫论》说:“疫者感天地之疠气,……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伏膂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是为半表半里,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者也。”方用槟榔辛散湿邪,化痰破结,使邪速溃,为君药。厚朴芳香化浊,理气祛湿;草果辛香化浊,辟秽止呕,宣透伏邪,共为臣药。以上三药气味辛烈,可直达膜原,逐邪外出。凡温热疫毒之邪,最易化火伤阴,故用白芍、知母清热滋阴,并可防诸辛燥药之耗散阴津;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共为佐药。配以甘草生用为使者,既能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解毒之功,可使秽浊得化,热毒得清,阴津得复,则邪气溃散,速离膜原,故以“达原饮”名之。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孙永顺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中医医院芷江路...
脾胃病科,名专脾胃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顽固性便秘、肝胆胰疾病及消...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