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浅说肺为水之上源的临床意义
2019年08月18日 【健康号】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     阅读 12805

“肺为水之上源”理论的提出,源自于《素问·经脉别论》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肺为水之上源”理论的提出,源自于《素问·经脉别论》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和《素问·水热穴论》之水肿形成“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的论述。可见,津液的生成主要在脾(胃),输布主要在肺,排泄主要在肾。津液生成之后,必须通过脾的作用上输至肺,才能若雾露之溉,熏肤、充身、泽毛,布敷全身。

 

肺为水之上源,如果肺气的宣降与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则会直接影响水液的输布与排泄。例如外邪侵袭,肺气郁闭,不能输布水液于全身,反流溢于肌肤而发为水肿,如风水越婢汤证。如果肺失肃降,水道通调不利,累及下焦可出现小便不通,宜下病上取,治以提壶揭盖法。再如肺失治节,肃降无权,津液不布,聚而为痰、为饮,发为咳喘,如小青龙汤证。

 

肺为水之上源这一中医理论,在肾脏病临床治疗中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急、慢性肾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浮肿、水肿。实践证明凡水液代谢异常涉及到肺的,均可从肺论治。例如急性肾炎“风水相搏”证, 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阴水挟表”证,治宜疏风宣降,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越婢加术汤加减。肾炎水肿不著,但迁延日久不愈,肺虚气阴耗伤者,可用养阴补肺法治疗,方选沙参麦冬汤加减等等。这些从肺论治的方法均可互相参用,随证灵活施治。

 

以上治法的运用都是基于“肺为水之上源”的理论而来。喻昌说:“凡治水肿喘促,以顺肺为主,肺气顺则膀胱之气化而水自行。” 《潜斋医学丛书》记载:“黄履素见一味莱菔子通小便,诧以为奇,盖不知莱菔子亦下气最速之物,服之即通者,病由气闭也。”说明顺肺气可以起到利小便的作用。《潜斋医学丛书》指出:“肺主一身之气,肺气清则治节有权……肺气肃则下行自顺,气化咸藉以承宣,故清肺药多利小水。” 养阴补肺,亦是为了保肺气滋其化源,使水之上源不枯,水之下流得通。《证治汇补》说:“水肿有属阴虚者,肺金不降而浮肿,……宜滋阴补肾,兼以保肺化气。”

 

以上中医治疗理论,充分显示了肺为水之上源的重要意义。实践证明,不但水肿从肺论治可获佳效, 凡水谷精微输布代谢发生障碍与肺有关的均可从肺治疗。上海名中医金寿山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即使没有浮肿现象也主张参用桔梗等药开宣肺气,用之每每获效。“肺为水之上源”理论的实用价值之大,可见一斑。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