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天旋地转还恶心呕吐,这眩晕诊断是?
2018年04月10日 【健康号】 王维海     阅读 12384

病史简介
患者候某,女性,38岁,因“突发眩晕3小时”入院。

患者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眩晕不适,感天旋地转,每次发作持续约半分钟,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内容物;无头痛、胸闷、黑曚,无意识丧失;遂就来院就诊,给予补液对症处理后症状稍好转。患者目前活动时眩晕症状加重,自诉有头重脚轻感,但听力正常,也没有耳鸣症状。

既往史:既往有梅尼埃病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饮酒及吸烟史。

体格检查:T:36.4℃,P:86次/分,R:20次/分,BP:130/86mmHg。意识清楚,精神可,言语流畅;头颅大小正常,无畸形、无肿块;颈部活动正常,脊柱无畸形;颈软,颈强直(-),克氏征(-),布氏征(-);四肢肌力及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1.血常规、肝肾功、心肌酶、甲状腺功能等检验结果回报均未见明显异常;电解质:钾:3.5mmol/L;血糖:5.6mmol/L。

2.头颅CT:颅内各层未见异常密度灶,脑室系统大小﹑形态如常,脑沟﹑裂不宽,脑中线结构居中。头颅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

3.眼震电图:

入院诊断:1.眩晕待查:梅尼埃病?其他?

患者中年女性,此次发病突然,持续时间短,感眩晕不适,天旋地转,伴有恶心、呕吐,活动时眩晕症状加重,自诉有头重脚轻感,既往又有梅尼埃病史,故我们对患者进行了Dix--Hallpike变位试验、rolltest滚转试验进行诱发。我们发现当患耳向下时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性,眼震快相垂直于头顶。

到此导致患者出现眩晕的“罪魁祸首”我们可能是找到了,是耳中的“小石头”搞得鬼--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并且问题出现在后半规管。我们采用Semont摆动法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后,病情好转出院。

那么大家对这“小石头”了解多少呢?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最常见的源于内耳的眩晕病,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可见于各年龄段,中年女性多见,该病具有自限性。最常累及的半规管为后半规管(占80%~90%),其次为外半规管(占10%),最少受累的是上半规管(占2%)。

病因: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特发性称之为耳石病,另一类为继发性,继发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道动脉缺血、偏头疼、头部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及颈性眩晕等,上述各种疾病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

分型:1.按照耳石脱落的部位分类:①后半规管BPPV;②水平半规管BPPV;③上半规管BPPV;④混合型BPPV。临床上以后半规管BPPV最常见,其次为水平半规管BPPV,而上半规管BPPV和混合型BPPV临床上比较少见。2.按照发病机制分类BPPV又分为管结石症和壶腹嵴顶结石症。管结石症是BPPV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表现: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变化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秒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秒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个别病人眩晕发作后可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及漂浮感。

检查:必要时进行变位试验,有条件的医院,变位试验最好在视频眼震图上进行观察,变位试验是诊断BPPV,尤其是诊断后半规管BPPV的金标准。诊断BPPV的变位试验主要有:

1.Dix-Hallpike试验

是确定后半规管或上半规管BPPV常用的方法。眩晕和眼震的出现具有潜伏期和疲劳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右侧为例):

患者坐于检查床上,检查者位于患者后方或前方,双手把持其头部,向右转45度,保持此体位不变,迅速将体位改为仰卧位,头向后悬垂于床外,与水平面呈30度,头位始终保持45度不变,观察眩晕和眼震情况。由于眩晕和眼震的出现存在潜伏期,检查时本体位需保持30秒。后半规管BPPV患者常于患耳向下时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性,眼震快相垂直于头顶(上跳性眼震),同时快相向测试耳,即向地性眼震。上半规管BPPV,为患耳向上时可诱发出眩晕和眼震,眼震为垂直扭转性,眼震快相向下(向足侧,下跳性眼震),同时会看到朝向对侧(背地性眼震或离地性眼震)的扭转成分。

2.rolltest滚转试验

是确定水平半规管BPPV常用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患者平卧于检查床上,头前倾30度,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者的习惯,首先向左侧还是右侧快速转头。每个位置均要注意观察眼震,并记录眼震的方向和持续时间,水平半规管BPPV为水平方向眼震。以右侧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为例,向双侧转头均可出现向地性眼震,但以右侧转头时眩晕和眼震更为明显,据此来判断侧别。而水平半规管壶腹嵴顶结石症患者,患耳向上或向下时,眼震方向为背地性眼震(离地性眼震)。

诊断:诊断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反复发作性眩晕,眩晕常在体位变化时诱发,眩晕持续时间一般小于1分钟,同时要注意除外其他眩晕疾病。

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包括手法复位、药物辅助治疗、前庭康复和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

目前耳石复位法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的首选方法,同时也可以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法复位的患者,大部分可以一次治愈(有效率可达75%~90%),成功治疗取决于正确的识别是哪个半规管受累,以及耳石碎片是漂浮于内淋巴液中还是粘附于壶腹嵴。手法复位的目标是将脱落的耳石复位至原先所在位置--前庭部位,以缓解眩晕。临床最常用的耳石复位法:①EPLEY耳石复位法;②Barbecue翻滚耳石复位法;③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Semont摆动法治疗;④后半规管嵴顶结石症Brant-Daroff习服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前庭反应及减轻眩晕引发的呕吐,药物治疗不是根治方法。常用的药物有前庭抑制剂如地西泮、茶苯海明及甲磺酸倍他司汀等。对于极度敏感和焦虑患者,在手法复位前可以考虑使用地西泮。

3.手术治疗

对于顽固性BPPV的极少数患者,可考虑半规管填塞术和单孔神经(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有报道称后壶腹神经切断术的有效率可高达96%以上。切断单孔神经切断术可以减轻或缓解眩晕发生。然而该手术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故现在很少采用。而手术则仅仅用于顽固性眩晕发作、手法复位无效的极少数患者。半规管填塞术试图在半规管内填塞骨碎片、纤维组织及筋膜等材料以切断耳石碎片进入半规管的敏感区域。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