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瘫的诊断与分类
2020年05月13日 【健康号】 梁树立     阅读 8237


小儿脑瘫如何诊断、又分为哪些类型?

王旸烁   梁树立

 

摘要:脑瘫是儿童神经科的常见疾病,临床治疗以康复为主,对于痉挛型患者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111.jpg

 

小儿脑瘫如何确诊

(一)必备条件

1.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 婴幼儿脑发育早期(不成熟期)发生: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走等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或显著发育落后。功能障碍是持久性、非进行性,但并非一成不变,轻症可逐渐缓解,重症可逐渐加重,最后可致肌肉、 关节的继发性损伤。

2.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 包括动态和静态,以及俯卧位、仰卧位、坐位和立位时的姿势异常,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姿势发 育而判断。运动时出现运动模式的异常。

3.反射发育异常 主要表现有原始反射延缓消失和立直反射(如保护性伸展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及平衡反应的延迟出现或不出现,可有病理反射阳性。

4.肌张力及肌力异常 大多数脑瘫患儿的肌力是降低的;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增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肌张力变化(在兴奋或运动时增高,安静时减低)。可通过检查腱反射、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来判断。主要通过检查肌肉 硬度、手掌屈角、双下肢股角、腘窝角、肢体运动幅度、关节伸展度、足背屈角、围巾征和跟耳试验等确定

(二)参考条件

1.有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

2. 可有头颅影像学佐证(52%—92%)

(三)排除诊断:发育迟缓、孤独症、骨骼问题、脊髓问题、全身性疾病等。

 

二、    小儿脑瘫的分类

 (一)痉挛型四肢瘫: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包括皮质运动区损伤。牵张反射亢进是本型的特征。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背伸、内收、内旋,拇指内收,躯干前屈,下肢内收、内旋、交叉、膝关节屈曲、剪刀步、尖足、足内外翻,拱背坐, 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和锥体束征等。

(二)痉挛型双瘫: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痉挛及功能障碍重于双上肢。

(三)痉挛型偏瘫: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表现在一侧肢体。

(四)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主要包括舞蹈性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该型最明显特征是非对称性姿势,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即进行某种动作时常夹杂许多多余动作,四肢、头部不停 地晃动,难以自我控制。该型肌张力可高可低,可随年龄改变。腱反射正常、静止时肌张力低下,随意运动时增强,对刺激敏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部不稳定,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摄食困难,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五)共济失调型:以小脑受损为主,以及锥体系、锥体外系损伤。主要特点是由于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障碍造成不协调运动。为获得平衡,两脚左右分离较远,步态蹒跚,方向性差。运动笨拙、不协调,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平衡障 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醉汉步态、身体僵硬。肌张力可偏低、运动速度慢、头部活动少、分离动作差。腱反射正常。

(六)混合型:具有两型以上的特点。

 

 

门诊时间:梁树立  周一上午   周四下午

                 徐金山  周二上午   周三下午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