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和青少年工作的点点滴滴
2020年11月05日 【健康号】 韩晶晶     阅读 8030

青春期,迷茫和混乱的阶段。

青春期,总是伴随着混乱和过度这样的特征,青春期又是一个充满幻想、关系、创造力的阶段。就像某些流行的描述“青春期是有些病态的”。

从开始做儿童精神科医生,我的工作对象里就有许许多多的青春期“对象”,我总是不自觉的把他们叫做孩子,不自觉地会觉得这些孩子们特别的吸引人,这个阶段很特别。跟青少年工作,他们总是在孩子的角度,会呈现一个家庭系统,甚至是一个微观的社会系统在我们面前。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脑子里面也会有很多青春的脸庞浮现,和我们在治疗时的某个时刻,我看到的他们,他们的感受,他们的表达,某个痛苦的时刻,某个喜悦的样子。还有他们的家人,我们曾一起经历的那些时光。时不时的会想起,TA现在怎么样了,返校读书了,就没有再来了,经过了中考,经历了高考,经历了出柜,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可惜,做一个心理工作者就是必须独自面对这样的情况,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就会来,等不需要的时候,需要默默的送别,默默的退出他们的生活,有些时候告别非常突然,现实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而更重要的是生命发展的历程,生命内在的驱动是最强大而核心的力量,有些度过了危机的家庭和孩子,更多的是TA内在迸发的力量,修通了危机和冲突。

面对青少年来访的时候,总是要思考,T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TA经历了什么长到了这个阶段,TA怎么看待自己,TA怎么看待别人,TA又是如何看待别人眼中的自己,TA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知道是为什么,让TA困在了家里,困在了疼痛中,困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变得没有什么活力和生命力,没有什么欲望和激情,只是从行动上看起来,他们有似乎充满了攻击性,闹腾,伤人,伤害自己,毁灭自己。有个13岁的女孩儿,曾经告诉我,她现在在悬崖边上,不只是她一个人,她们全家人都在这个悬崖边上,她离悬崖最近,我像是一个悬崖边上的树,她把救命的绳子拴在了我身上,治疗一个阶段以后,我们的关系变成了两个平行的轨道,她离开了悬崖,不需要用我来求生。

慢慢的我们的谈话揭开了他们的生命历程,家庭的变故,亲人突发疾病,突然离世,老师的一次批评,同学的一个玩笑,某一次霸凌,某个外号,某个关于自己的谣言,妈妈的某次委屈,爸爸的某个暴怒,某一次和外人的冲突,家人的某个叹气,自己某一次无助的样子,某个挥之不去的坠落的梦。然后自己再加工中,建构又叠加成最后的样子。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活着。他们总是在思考,总是在问我。我并没有答案,而有一天,他们自己会说,生命就是生命,生活就是在感受活着的感觉。

有时候也在想,我和他们工作的时候,我的感受是什么,一个堡垒,一个石化了的生命,一个鸟笼里的金丝鸟,一个隔着重重阻隔的家庭,总是束缚着我的窒息感,总是撩动我神经的刺激感。而他们把我当作什么,我做了什么,帮助了TA,或者没有帮助到TA。我做了什么让家庭更信任我,又做了什么,让父母感觉到了竞争,他们要带孩子离开。有些时候,也必须反思,自己是否中立,是否过于和青少年链接,让家庭产生了敌意,或是因为太年轻,而无法让家庭去信任。有些时候更影响的是年资、性别这些文化相关的因素。

慢慢的我也了解了很多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保持对他们的好奇,听他们讲B站,球鞋,网游比赛,Cos,网络写手等等的内容,听他们见识到的人生和世界,看家庭印刻在他们身上的样子。

今年看了SEX EDUCATION,又看了风犬少年的天空,还有一部《二十不惑》,像大部分的青春片,色彩缤纷,情感炙热,爱情、友情,大部分人物比较开朗,鲜明,打打闹闹,哭哭笑笑,鲜活的人物,和贴近生活的情景,作为观众,也非常的投入和激动。

去年的电影《少年的你》,里面有同一个世界里的另外一群青少年们,边缘而灰暗,压抑而沉重。

“我们都生活在生活的阴沟里,但我依然仰望星空”。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韩晶晶
主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北院
小儿心理科,临床心理...
儿童青少年行为和发育问题,学习困难,孤独症干预和训练,破坏性行为,儿童情绪问题的干预和治疗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