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教你学中医、治肝病之一......肝的生理病理特点
2019年01月15日 【健康号】 张永     阅读 5365

一、肝的生理病理特点

肝位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在五行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通于春气,主动,主升。肝开窍于目,藏魂,其华在爪,在体合筋,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内科张永

    (一)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调畅、疏通全身气机,令其畅达、宣泄的作用。肝主疏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调理疏通气血津液: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脏腑功能正常发挥的前提和保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脏腑功能才能保持协调平衡,气机的调畅又是推动血液、津液运行的基本条件,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才能保证机体的气血津液运行流畅,经脉通利。

    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可分为疏泄不及和疏泄太过两种情况:前者是指肝气失于疏通畅达而导致气机不畅,亦可称之为“肝气郁结”,主要表现为肝经循行部位如胸胁乳房少腹部位的胀、痛、不舒,“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机不调,血脉不利,容易发生月经不调、经闭、癥瘕、积聚等病证。疏泄太过是指肝气上升、躁动太过,潜降不及,形成肝气上逆、肝火上炎、肝阳上亢等病理变化,常见表现如头痛头胀,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胸胁胀满等,血随气逆还可出现吐血、衄血等。

    2、调畅情志活动:肝的疏泄功能与情志活动密切相关,人体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血脉流通,对保持心情开朗舒畅至关重要。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多易导致情绪失常,如肝气郁结常表现为闷闷不乐,抑郁寡欢;气郁日久则化火,肝火上炎则表现为急躁易怒,易于激动。反之,外在的精神刺激,如暴怒或抑郁等也会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常,从而表现出肝气郁结或肝气横逆的病理变化。

    3、促进胆汁分泌、调解脾胃消化功能:中医学认为胆藏精汁(即胆汁),来自肝,“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胆汁的正常排泌依赖肝的正常疏泄。另一方面,肝又通过其调畅气机的功能来调节脾胃的消化功能。生理上“脾气以升为健,胃气以降为和”,脾升胃降的气机运行方式是脾胃消化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基础。而脾升胃降的协调平衡又依赖肝气的调畅,换言之,肝主疏泄是脾升胃降的前提和保障。肝失疏泄,不但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泌直接影响消化功能,如出现口苦、黄疸、厌食、腹胀等症状,而且还会导致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从而出现肝脾不和(胁肋胀痛或不舒,腹痛腹泻,乏力倦怠)或肝胃不和(胁肋胀痛或不舒,嗳气,反酸,胃胀,便秘等)。因此,临床治疗脾胃病时常常选配疏肝理气的药物,正是此意。

    4、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泄精:肝的经络绕阴器耳循行,且与冲、任二脉相通,“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女子的月经与排卵,男子的泄精也都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常会导致月经不调、遗精、早泄等病证。

(二)肝主藏血

肝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的功能。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肝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即是说人体各组织器官的血液量常随不同的生理需要而发生相应的增减。肝藏血功能的正常对于维持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人体脏腑、肢体都需要在血的充分濡养下才能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第二,是指肝有防止出血的作用,肝体柔和,可使血不妄动而内藏。第三,是指肝通过藏血对其疏泄功能有制约作用,肝血充沛,肝体柔和,阴能潜阳,制约肝气肝阳的亢逆,从而维持其正常的疏泄功能。

肝的藏血功能失常也被称为“肝不藏血”,临床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藏血量不足,失于濡养而出现功能减退,如目失所养则视物不清,干涩,夜盲;筋脉失养则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二是藏血功能减退而发生出血,如呕血、便血、血崩等。此外,肝血亏虚,肝体失柔,阴不潜阳,还可导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病证。

(三)体阴用阳

生理情况下,肝气主升主动,向上、向外、变动不居;病理情况下,以阳证、热证、实证多见,如肝气郁结、肝郁化热、肝火上炎、肝气上逆、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等;虚证仅有肝阴不足、肝血亏虚,相对少见。肝阴、肝血是维持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发挥的内在物质基础,称为“肝体”,肝的功能活动称为“肝用”,物质基础的缺乏必然导致功能活动的异常,然而,由于肝所特有的主升主动、向外向上、变动不居的生理特点,所以阴血不足导致的功能异常多表现为阳证、热证、实证,但这只是表象,内在基础是虚损,肝阴肝血越是不足,肝气肝阳越易郁结、亢逆,如果错误地将“体用失调”判断为纯实证,一味疏肝、清肝、平肝、抑肝、镇肝、伐肝,或可取效于一时,终究是徒伤正气,加重病情。因此,中医治疗肝病特别强调“体用同调”,养肝体而畅肝用,令肝血充沛,肝体柔和,阴平阳秘,肝气肝阳自然升降有度。

(四)善干他脏

“肝者,干也,善干他脏”,肝为风木之脏,变动不居,肝经循行所过之处,联络脏腑众多,加之五脏分属五行,相互之间生克制化,存在复杂的关系。病理状态下,肝病极易通过经络、五行关系影响到其他脏腑,导致合并出现他脏病变;其它脏腑的疾病也会循经感传,影响到肝,如脾胃湿热,熏蒸肝胆,会发生肝胆湿热证;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因此肝病最易传脾造成肝脾同病或肝胃不和;心主血,属火,肝藏血,属木,木生火,在五行属母子关系,思虑过度,心血暗耗,导致心血亏虚,子盗母气,也会影响到肝藏血的功能,最后形成心肝血虚证;肾属水,肝属木,水生木,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二经多处交汇,精血互化,肝肾同源,肾精亏虚,可导致肝阴不足,出现形体消瘦、肝区隐痛、腰膝酸软、失眠健忘、口燥咽干等证,常用“肝肾阴虚”来进行概括。因此,肝脏有病,有善干他脏、相兼为病的特点,造成相关脏腑功能失常,出现兼证,如心肝血虚、肝脾不和、肝胃郁热、肝胆湿热、肝肾阴虚等等。在慢性肝病阶段,甚至会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肝郁脾虚、肝肾阴虚、瘀血阻络、肝胆湿热等并存的复杂状况,单纯的肝气郁结证、肝阴不足证反而较为少见。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张永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
肝病内科,中医内科
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慢性乙肝、丙肝、胃炎、结肠炎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