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性格突变”的“不配合”高血压患者,临床医生应该如何应对?
2020年07月15日 【健康号】 国敬芝     阅读 8300

导语


遇到“性格突变”的“不配合”高血压患者,你会怎么做?

临床上,你是不是也遇上这样的患者:性格突然改变,一向开朗的人突然孤僻了;整天总感觉身体不舒服,做了无数的检查却没毛病;睡眠突然不好,心情不愉快;行为怪异,不可理喻;无故发脾气,血压也会持续升高……,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考虑?

想必各位同道在临床工作中也会常常遇到,这时候,在关注患者的各项身体指之余,其心理健康状况你注意到了吗?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高血压共患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疾病屡见不鲜,由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在临床当中也越来越常见。

焦虑、抑郁不仅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影响高血压患者的预后;同时,高血压也会加重焦虑、抑郁等症状,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国外的研究发现,焦虑、抑郁使非高血压人群患高血压风险分别增加2.08倍和3.44倍。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抑郁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1.6-38.5%、5.7-15.8%。

合并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由于过分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疾病的预后,长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会并发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还会伴有躯体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大多数患者先有高血压后有焦虑、抑郁,同时焦虑、恐惧、抑郁情绪起伏与血压的波动密切相关。

No.1

如何识别焦虑/抑郁的高血压患者?

焦虑(Anxiety)是指在缺乏充足的客观原因时,患者产生紧张不安或者恐惧的内心体验,并表现相应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

广泛性焦虑多缓慢起病,表现过度担心,烦躁、紧张、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症状,常合并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心悸、胸闷、胸痛、口干、出汗、倦怠、睡眠障碍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特征。

惊恐发作通常发生在有压力的时候,压力的影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有时间限制的强烈焦虑发作。但惊恐发作一般不可预测,可突发惊恐、频死感,伴呼吸困难或过度换气、全身颤抖或无力、并出现头昏、心悸、麻木,少数可有意识障碍、兴奋、躁动、被害妄想、幻觉等精神症状。惊恐发作伴胸闷、心动过速、头痛以及出汗,易被误诊为嗜铬细胞瘤。

抑郁(Depression)则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抑郁悲观、反应迟钝,意志活动减退,精神运动迟滞,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性欲减退、淡漠乏力、懒言等消极症状,伴无价值感、自杀观念、以及疲劳、失眠,甚至绝望感等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

高血压合并心理障碍的识别与诊断,包括以下二个部分:

个性特点评估:①艾森克测试;②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

心理状况评定:①心理自评量表SCL-90;②焦虑和抑郁量表。

具体操作与实施需要专业的精神心理医师来确定。

No.2

焦虑/抑郁患者高血压变化的特点

多数焦虑患者血压为表现轻中度升高,但血压变异性大,清晨血压升高明显,夜间多呈非杓型/反杓型。惊恐发作时,血压急剧升高,脉压差增大,甚至出现水冲脉、动脉枪击音、毛细血管搏动征等高动力循环状态。需要注意的是,焦虑患者因情绪和过分关注血压读数,不建议24h动态血压监测来评估其血压情况。

抑郁患者白天血压多为轻中度升高,但夜间血压水平增高明显且有昼夜节律的异常。因24h动态血压监测会影响睡眠,抑郁患者也不建议用此方法来评估其血压情况。

No.3

焦虑/抑郁因素导致高血压的机制

1.焦虑/抑郁疾病本身因素



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导致的长期应激、精神压力以及下丘脑功能紊乱,可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机制引起血压升高,具体如下图所示:  


焦虑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


①焦虑患者迷走神经张力下降,而交感神经活性亢进,心输出量增加,血管收缩,且肾血流量减少,肾脏水钠潴留增多;



②长期严重焦虑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加,血清皮质醇分泌增多;



③焦虑影响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跃,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II增多,外周血管收缩;



④焦虑患者睡眠障碍或睡眠结构紊乱,微觉醒次数增多,影响夜间和清晨的血压。

抑郁导致血压升高的机制:


①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导致脑功能失调,下丘脑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增加,心排出量增加;



②下丘脑功能失调,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亢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增多,血清皮质醇水平增高,水钠潴留;



③加压素分泌增加,通过RAS系统导致水钠潴留。



④长期抑郁情绪使血管紧张性增加,阻力增大。



⑤抑郁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影响自主神经活性。

2.抗焦虑/抗抑郁药物因素

三环类抗抑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和多赛平等,属非选择性单胺摄取抑制剂,主要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出间隙二者的浓度,产生拟交感效应,使血压升高;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使儿茶芬胺类物质和5-羟色胺蓄积,引起血压升高,且减弱可乐定、甲基多巴的降压作用;

拟交感胺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高,还激活RAS系统,导致血压升高。

No.4

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治疗注意事项

一般短时焦虑导致阵发性血压升高,或/和原有高血压恶化,一旦心理社会紧张刺激或情绪刺激被解除,影响血压的各项生理变化都很快自动恢复正常。但如果心理社会应激或情绪应激强烈、持久,就会形成持续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

一些抗焦虑/抑郁药物的使用会引起血压升高,但降压药不会影响焦虑/抑郁的进展,常见降压药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利尿剂不会加重焦虑抑郁,β受体阻滞剂对焦虑患者有改善作用。

一项高血压患者用药记录研究提示,与使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相比,使用ACE-I和ARB可能还有抗抑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利血平制剂降血压是通过中枢神经镇静和抑制作用,可能是其进入脑内耗竭中枢儿茶酚胺贮存的结果,因此对于有精神病抑郁病史者禁用。

心理干预是治疗焦虑/抑郁发作的重要手段。一般采用松弛冥想、情绪转移、行为调整、心理咨询等方法消除不良心理障碍,矫正患者的不良行为,改善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从而减轻或缓解焦虑、抑郁症状,同时控制血压。

另外,临床医师要有精神心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和学习,加深对焦虑/抑郁的认识,及时识别患者,及早干预。如果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较重,应尽早向精神心理专科转诊,合理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综合治疗。

No.5

总  结

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因长期应激、精神压力以及下丘脑功能紊乱,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学机制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人群画像:①强烈的情绪反应;②自我控制能力差;③发作性抑郁焦虑;④疑病或死亡恐惧。

焦虑包括广泛性焦虑症和惊恐障碍,前者有心理症状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血压轻中度升高,但血压波动大,清晨/夜间血压高;惊恐发作时血压急剧升高,易被误诊为嗜铬细胞瘤,并有可能出现精神症状。抑郁患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以夜间血压升高为主。

三环类抗抑郁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拟交感胺类药物有导致血压升高的作用,但常见的五大类降压药物不会影响焦虑/抑郁进展,β受体阻滞剂对焦虑有改善作用,ACE-I/ARB可能还有抗抑郁作用。但含利血平制剂禁用于有精神病抑郁病史者,临床务必注意。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