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心翔:做有温度的医者
2022年08月18日 【健康号】 李心翔     阅读 11791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8月17日电(记者 吴霞)

他开创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肠癌微创时代,却认为外科医生不应沉迷于技术;他坚持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单纯开好刀远远不够,还要能全程管理病人;他深知,在病患治疗过程中,家属的作用同样重要,所以每次看诊都会不厌其烦地向家属详尽解释治疗方案,只有让病患和家人清楚地知道面对的是什么情况,才能一起打赢这场硬仗……他是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主任李心翔。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有温度的医者。


李心翔在手术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开启“复旦肿瘤”大肠外科的腔镜微创时代

2008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大肠外科,在蔡三军教授的邀请下,刚在国外完成腹腔镜技术学习的李心翔加入这个全新的团队,由此开启“复旦肿瘤”大肠外科的腔镜微创时代。

2021年,复旦肿瘤医院大肠外科年肠癌手术量高达4000多例,而在上海,肠癌年手术量能达到2000例以上的医院也并不多。李心翔给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癌诊治带来的不仅是腔镜微创技术,经过近15年的积累,他的大肠癌全程管理治疗理念在给患者带来最好治疗结果的同时,也影响着很多年轻医生。

“李心翔教授强调对直肠癌患者从术前影像分期,病理诊断,新辅助治疗,外科精准手术实施,术后辅助治疗等治疗提出了全面的要求,这是一个很大的变革,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副主任医师李清国说。

1996年李心翔从福建医科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工作。2005年,微创之风吹到中国胃肠外科领域,李心翔从福建来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跟随我国腹腔镜先驱郑成竹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当时,肠癌手术的主流依旧是开腹,用腹腔镜做肠癌手术常常被质疑,甚至被斥之为不走“正道”。但那时李心翔已敏锐地意识到,微创将是外科的未来方向,除了读了郑成竹教授博士外,他还争取到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微创外科中心进修学习。

2008年,博士毕业后的李心翔加盟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新成立的大肠外科。“综合医院医生可以从简单的阑尾手术、胆囊手术开始做,但肿瘤医院没有这类病人,上来就是大手术。所以刚开始的时候非常艰难。”李心翔说。

虽然起步艰难,但李心翔认定腔镜技术会是大肠外科未来的主流技术。“传统开腹手术是经验手术,做得多有手感,速度就快,而腔镜手术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放大内部组织结构,很细微的组织也都能看得很清晰,还有录像可以回放学习,所以年轻医生成长也快。”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的腹部肿瘤微创手术从李心翔开始,慢慢带动起胃癌、妇科肿瘤等专业也迈进了腔镜时代,医院为了推动腔镜手术的发展,专门成立了腔镜平台。

2015年8月1日,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挂帅”成立腔镜平台,李心翔担任执行主任,以该平台为基础联合各个学科专业举办全国肿瘤外科腔镜技术高峰论坛,有力推动各个学科腹腔镜技术的发展。


2015年8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腔镜平台成立(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单纯开好刀是不够的,一定要能全程管理病人全程管理”

按照惯例,肿瘤病人来到医院,第一步要明确诊断,之后是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如果需要手术,术后如何治疗,如何随访,如何康复,在李心翔看来,这都是医生必须要做好的事情。“所有医疗技术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病看好,而肿瘤患者不是开完刀病就好了,肿瘤患者的治疗结果是以五年生存期作为评价标准的,五年内没有复发转移,才算看好。”

从沉迷技术,到转向疾病的全程管理,李心翔说自己也是一步步悟出的。他甚至告诫年轻医生,如果外科医生不具备全程管理的能力,未来恐怕要失业。“微创技术是你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技能,如果你连这个技术都没掌握好,你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但你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单纯开好刀是不够的,一定要能全程管理病人。”

在李心翔看来,技术的可行性不代表治疗的合理性。“例如一名肿瘤患者可以有四种手术方式,最终是以达到最佳治疗结果来选择。“每种技术都有存在的理由,也有适合的患者群体,只是有些技术适用于大多数人,有些适用于小的群体。”

目前,复旦肿瘤医院大肠外二科80%的患者都采用腹腔镜手术,李心翔说:“腹腔镜是当前的主流技术,但不是万能技术,让所有病人都做腹腔镜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让适合的病人使用适合的技术才是关键。”

以患者利益最大化作为治疗方案的唯一标尺,是李心翔为人医者的宗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