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荨麻疹
2018年08月18日 【健康号】 蔡思龙     阅读 13180

疾病百科

一、疾病简介

荨麻疹(urticaria),我们俗称风疹块、风疙瘩,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分为急性、慢性荨麻疹。本病特征性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伴瘙痒,可伴有血管性水肿,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本病中医学称为“隐疹”

二、病因

荨麻疹的病因很多且复杂,急性荨麻疹常可找到病因,但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多难以明确,可能的原因如下:

1、药物  可能是急性荨麻疹较为常见的原因。如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药物,镇静安眠类药物,血清制剂、各种疫苗包括一些中药,均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2、感染  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3、食物及食品添加剂  是引起荨麻疹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鱼、虾、蟹、牛奶、鸡蛋、花生、大蒜、洋葱、调味品,水果类如芒果、草莓、桃子、柠檬、菠萝、榴莲等等。

4、吸入物  花粉、动物毛屑、粉尘、挥发性化学品等。

5、物理因素  冷、热、日光、摩擦、压力等。

6、精神心理因素  烦躁、焦虑、紧张等情绪波动。

7、自身免疫及慢性疾病  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腺疾病、炎症性肠病等

8、其他因素  如人工关节、心脏瓣膜、内固定钢板等植入物,输血反应,昆虫叮咬,遗传因素等。

    中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因素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耐,外加六淫之邪的侵袭;或饮食不节、肠胃湿热;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卫外不固所致。

三、症状

荨麻疹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团,其发作形式多样,多伴有瘙痒,少数患者可合并血管性水肿。临床上我们通常将荨麻疹分为急性和慢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   起病急,发展快,表现为皮肤突然出现瘙痒,随之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周围红晕或潮红,皮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易反复,时隐时现,消退不留痕迹,严重者可以有心慌,胸闷,恶心呕吐,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感染引起的可以有发热症状,但病程一般少于6周。

慢性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指风团每周至少发作2次,持续≥6周者。少数慢性荨麻疹患者也可表现为间歇性发作。全身症状一般较轻,极少数可以表现为急性发作。

除此以外,为便于进一步个体化对症性治疗,我们还会对特殊类型荨麻疹进一步进行分型。不同类型荨麻疹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异,主要有:

1、皮肤划痕症   也称人工荨麻疹,系由外界机械性刺激引起的敏感性增高,皮肤受刺激,如搔抓、钝器、紧束的腰带等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风团,潮红,瘙痒,可以很快消退,部分可以诱发全身出现风团,也可以单独存在。  

2、压力性荨麻疹  又城迟发性压力性荨麻疹。皮疹发生于局部皮肤受压后4~6小时后,局部出现瘙痒、水肿性红斑、疼痛、风团,通常持续8-12小时后消退。易发生在手掌、足底或其他压迫部位等,可以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关节疼痛、全身不适等。

3、寒冷性荨麻疹  可分为家族性和获得性两种。前者较为罕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多见。出生后不久或早年发病,反复出现,持续终身。在受冷后半小时至四小时出现风团,不痒或微痒,自觉灼热,可伴有发热、关节疼痛、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后者多见于女性,青年居多,患者常在气温骤降时或接触冷水或冷风之后发生,数分钟内在局部性的水肿和风团,自觉瘙痒,多见于面部、手部,严重者其他部位也可以累及。可发生头痛、胸闷、心悸、皮肤潮红、低血压、昏厥甚至休克。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或遇热后消退。

4、胆碱能性荨麻疹  由于受热、运动、情绪波动、热性食物或饮酒后使胆碱能神经兴奋冲动而释放乙酰胆碱,诱发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而发生风团。常在受刺激后数分钟即出现风团,泛发性出现,周围有红晕,泛发躯干上部和上肢,病情一般经过数月或数年后逐渐缓解。

5、日光性荨麻疹  皮肤暴露在日光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出现瘙痒、红斑和风团。风团发生后约经1至数小时消退。发生皮疹的同时,可伴有畏寒、疲劳、晕厥、肠痉挛,这些症状在数小时内消失。

6、接触性荨麻疹  其特点是皮肤接触某些变应原发生风团和红斑。可分为免疫性机制和非免疫性机制2类。非免疫性是由于原发性刺激物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物质而引起,几乎所有接触者均发病,不须物质致敏。而免疫性属Ⅰ型变态反应,可检出特异性IgE抗体。

另外,还有热荨麻疹、运动性荨麻疹、震颤性荨麻疹、水源性荨麻疹、肾上腺素能性荨麻疹、电流性荨麻疹等更少见的类型的荨麻疹等。

四、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中白细胞总数升高应考虑细菌感染的存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应考虑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升高应考虑寄生虫感染或变态反应所致荨麻疹等。

2.免疫学检查  对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诊断有一定意义。血清1gE升高提示发病机制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所致。

3.特殊检查  划痕试验、斑贴试验、皮内试验可检测吸入或食入变应原及接触过敏原;运动和热水浴可诱发胆碱能性荨麻疹;光试验、热水试验及冰块诱发试验等对日光性荨麻疹、热荨麻疹及寒冷性荨麻疹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4、其他检查  如血沉、C反应蛋白、寄生虫检查、尿液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等。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根据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瘙痒性风团、骤起骤消、反复发作、消退后不留痕迹以及各型荨麻疹的特点,本病诊断不难。病因诊断往往比较困难,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全面综合分析进行确定。其中病程不超过6周者,称为急性荨麻疹;病程超过6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2、鉴别诊断
1.丘疹性荨麻疹:该病好发于儿童,皮损为风团样丘疹、丘疱疹,群集分布,多发于四肢、躯干,皮损常持续数日才能消退,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斑。
2.离心性环状红斑:皮损开始为淡红色扁平丘疹,以离心性逐渐向外扩大,皮损中央消退,边缘略微隆起,形成环状或半环状,皮损需经1~2周才能消退,消退后局部留有色素沉着。

2、荨麻疹性血管炎:皮损表现为风团和环状红斑样损害,触之有浸润感,皮损中央可有淤斑,感觉中重度瘙痒。病理表现为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4、伴腹痛或腹泻者应与急腹症及胃肠炎等进行鉴别。
5、伴畏寒高热和中毒表现者应排除其他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败血症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等)。
六、治疗
1、治疗原则:①停用一切可疑物,促进其排泄;②给予抗过敏、对症治疗。

2、病因治疗  消除诱因或可疑病因有利于荨麻疹自然消退。荨麻疹的发生与多种原因(或诱因)有关,包括感染、药物、食物、昆虫叮咬等,这些均为急性荨麻疹的重要原因。一些物理因素,如寒冷、压力、热、皮肤划痕等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对怀疑与食物相关的荨麻疹患者,鼓励患者记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加以避免。

3、内用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应遵循安全、有效和规则使用的原则,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的。推荐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制定并调整治疗方案。

 ①轻型急性荨麻疹首选起效快、疗效高、作用强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阿伐斯汀,或咪唑斯汀,或依巴斯汀等。临床常用的氯雷他定片,左西替利嗪片也可以选择使用。单一用药无效时可以联合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等。

 ②病情较重的急性荨麻疹或慢性荨麻疹急性发作者,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地塞米松口服,或肌注,同时加服1-2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皮损消退后逐渐减量,反复发作者选用西替利嗪或左西替利嗪维持治疗。

 ③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胸闷,或有休克的严重患者,应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吸氧,静滴糖皮质激素,同时联合1-2种抗组胺药物维持治疗。

④皮肤划痕症治疗较困难,首选羟嗪类H1受体拮抗剂,配合酮替芬治疗,必要时联合与H2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

⑤寒冷性荨麻疹首选赛跟啶片,同时联合桂利嗪,西咪替丁等,疗效较好。

⑥胆碱能荨麻疹首选喹他嗪,其他如赛跟啶、酮替芬,多塞平也可以选择,其他方案如H1受体拮抗剂联合654-2,或还原型谷光甘肽联合美喹他嗪都有不错的效果。

⑦ 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采取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如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口服,也可以选择氨苯砜口服,有不错的效果。

⑧日光性荨麻疹选择羟基氯喹等效果较好。

⑨对伴有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者,可选择罗红霉素,联合甲硝唑,再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

⑩慢性荨麻疹建议首选2-4种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一般不少于1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3 -6个月,或更长时间,有的甚至需要长期服药。在症状完全控制的情况下,可以逐渐减少剂量或者品种,比如3种药物联合,改为两种联合再逐步递减用药种类;每日给药改为隔日给药,然后隔两日给药等,缓慢减量直至停药。对抗组胺药物增加剂量或联合使用仍无反应者,可考虑短期应用激素、口服环孢素和静脉使用奥马珠单抗等治疗。

⑪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原则上妊娠期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物,可以根据情况选择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但如症状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应告知患者目前无绝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在权衡利弊后,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等。大部分抗组胺药可分泌到乳液中,故哺乳期妇女可酌情选择相对分泌量较少的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氯苯那敏等药物,并尽可能使用较低剂量。

⑫儿童的药物治疗:首选二代抗组胺药中儿童合适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干混悬剂、糖浆等,但要遵循药物说明书明确其最低年龄限制及使用剂量。西替利嗪滴剂及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可以用于1~2岁幼儿。

⑬老年人荨麻疹有其自身特点且更为复杂,应根据病因及特点制定治疗方案,首选二代抗组胺药。除非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受损,一般不必调整药物剂量。

4、中医药的治疗  根据荨麻疹的致病因素和病程,一般分为风热证、风寒证、肠胃湿热证、毒热炽盛证和气血亏虚证5 个证型进行治疗。 风热证为主者选消风散加减,风寒证为主者选择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肠胃湿热证选择防风通圣散加减;毒热炽盛证者选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气血亏虚证主证选八珍汤合玉屏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

5、中成药物的选择  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部分中成药无明确适应证型的可采用辨病用药。参考药物如防风通圣丸或(颗粒),玉屏风散,肤痒颗粒,皮敏消胶囊,乌蛇止痒丸,金蝉止痒颗粒,湿毒清胶囊,荨麻疹丸等均有一定疗效

6、外用药物   一般选择炉甘石洗剂及有止痒作用的乳膏作为辅助治疗。

7、其他疗法  其他疗法临床可根据病情选用针刺疗法、耳针疗法、刺络放血、拔罐疗法、敷脐疗法、自血疗法等。需要在皮肤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会有不错的效果。

七、并发症

荨麻疹引起剧痒,针刺或灼热感,但各人的程度不同,严重的病人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尤其急性荨麻疹病人可发热达40℃左右,血压可降低甚至发生昏厥和休克,须及时处理,大多数病人只有发痒的荨麻疹而无其他症状。

 

八、饮食与护理

少吃海鲜、羊肉等食物,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饮酒和食用刺激性食物;保持整洁、安静,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的生活环境;多饮水,促进致敏物质排泄;避免用力搔抓致使皮肤破损,防止感染;避免用肥皂、热水洗澡,忌用手搔抓及摩擦;避免穿着粗、纤衣裤;内衣宜选宽松柔软棉质品;避免冷热环境刺激、情绪激动、剧烈运动。

 

九、预防

发现可疑食物或药物过敏时,应立即停用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耐心解释发病因素,积极预防,消除患者长期患病所造成的紧张心理,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室内禁放花卉,禁用喷洒剂等化学物品,以免致敏。急性荨麻疹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的患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喉头水肿、血压下降,应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处理,防止窒息和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治疗体内慢性病灶及防治肠道寄生虫病,纠正内分泌失调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冷热刺激,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荨麻疹(瘾疹)中医治疗专家共识.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3):274-275.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 47(7): 514-516.

3、吴先林.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皮肤性病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6):397-399.

5、陈奇权, 宋志强, 郝飞.老年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选择 [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 8 ): 616-618.

6、郝飞, 钟华. 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思考[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0, 43(1): 2-5.

7、Zuberbier T, Asero R,Bindslev-Jensen C, et al. EAACI/GA(2)LEN/EDF/WAOguidelin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urticaria[J]. Allergy, 2009, 64(10): 1417-1426.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7
|
蔡思龙
副主任医师/讲师
武汉科技大学医院
皮肤科
1、各种常见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虫咬类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