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缺铁性贫血的诱因有哪些
2025年02月21日
【健康号】
刘尚勤
阅读 557
缺铁性贫血的诱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铁摄入不足**:
-长期饮食不均衡,缺乏富含铁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肝脏、豆类等。这在婴幼儿、青少年以及特定饮食习惯的成人中尤为常见。
-素食者或长期饮食单一的人群,由于食物中铁的含量不足或不易被人体吸收,也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障碍**:
-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会影响铁的吸收。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减少铁的吸收面积或降低铁的吸收效率。
-胃大部切除术后、小肠黏膜病变、脂肪泻等也会减少铁的吸收。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酸药、质子泵抑制剂等,也可能影响铁的吸收。
3.**铁丢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女性月经过多、痔疮出血、消化道出血等都会导致铁元素的持续丢失。
-消化道息肉、寄生虫感染等也可能引起慢性失血,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
-外伤和手术引起的大量失血,虽然相对少见,但在严重外伤、大型手术等情况下也可能导致缺铁性贫血。
4.**铁需求量增加**: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妇女等人群,由于生理需要,对铁的需求量会大幅增加。如果此时摄入不足,就容易引发缺铁性贫血。
5.**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影响身体对铁的吸收和利用,增加患缺铁性贫血的风险。这可能与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铁代谢相关基因的变异等有关。
6.**其他因素**: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等,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铁的吸收利用。
-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感染、炎症、肾功能不全等,也可能影响身体对铁的利用,导致缺铁性贫血。
综上所述,缺铁性贫血的诱因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铁摄入不足、铁吸收障碍、铁丢失过多、铁需求量增加、遗传因素以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等。因此,在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