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肿瘤就是绝症?别再危言耸听!——说说胰腺囊性肿瘤
2023年01月16日 【健康号】 田孝东     阅读 1265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预后极差,临床上许多患者确诊后生存期都十分有限,使得大家对于它“谈癌色变”,甚至只要提到胰腺肿瘤就十分害怕。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预后极差,临床上许多患者确诊后生存期都十分有限,使得大家对于它“谈癌色变”,甚至只要提到胰腺肿瘤就十分害怕。由于胰腺位置“隐蔽”,即使发生了肿瘤,也往往没有任何临床征象,因此大多数胰腺肿瘤都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或CT等)才发现的。然而,当看到影像报告单上“胰腺肿瘤”的诊断,很多人会顿时感觉“天旋地转”,仿佛得了胰腺肿瘤就已经“被判了死刑”。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胰腺肿瘤都是胰腺癌,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胰腺囊性肿瘤”就是和胰腺癌完全不一样的一类疾病。看完这篇文章,相信大家会对胰腺囊性肿瘤有所认识。

胰腺囊性肿瘤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简单理解就是在胰腺上长了一个肿瘤,但这个肿瘤里面主要含有液体成分,可以是黏液、浆液或其它成分,影像报告上称为“囊性”或是“囊实性”,这类肿瘤我们统称为胰腺囊性肿瘤。

图中serous cystadenoma为浆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adenoma为黏液性囊腺瘤

胰腺囊性肿瘤的发病率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5%左右,占胰腺囊性疾病的10%-20%。胰腺囊性肿瘤主要分为浆液性囊腺瘤(SCN)、黏液性囊腺瘤(MCN)、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和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四种。为了方便记忆,根据这些肿瘤的好发年龄和性别特征,我们通常会给它们一些别称: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老年女性,因此又叫“奶奶的囊肿”;黏液性囊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因此又叫“妈妈的囊肿”;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因此被称为“爷爷的囊肿”;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因此又叫“姐姐的囊肿”。

与胰腺癌恶性程度高的特点完全不同,胰腺囊性肿瘤其实是一类偏良性的肿瘤,其中一部分具有潜在的恶变风险,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一般来说,浆液性囊腺瘤基本上没有恶变倾向,属于良性肿瘤;而黏液性囊腺瘤则有10%左右的恶变风险,而且长时间不处理最后可能会恶变成为胰腺囊腺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根据肿瘤类型的不同,约有17%~43%不等的恶变风险;实性假乳头状瘤本质上属于一种低度恶性的肿瘤,约有12%左右的病人会表现出远处转移或切除术后复发等恶性表现。

除了根据囊性肿瘤的类型判断其恶变风险外,如果肿瘤的体积比较大(一般认为>3cm),有肿瘤导致的临床症状,或者患者血液里的肿瘤标志物如CA199明显升高,那么就提示这个肿瘤可能是恶性的,或者恶变的风险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临床上,许多胰腺囊性肿瘤都是在进行体检或是由于其他疾病进行影像检查的时候发现的,疾病本身通常没有任何的症状,或只是表现为一些腹胀、腹部隐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不典型的症状,通常也不会引起重视。个别患者由于肿瘤的存在,压迫到了周围的组织,从而表现出一些相应的症状,如囊性肿瘤压迫胆管会出现黄疸(皮肤、眼白发黄),压迫十二指肠会出现梗阻(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等。

另外胰腺囊性肿瘤还可以压迫门静脉和脾静脉,引起血液回流障碍,导致门脉高压、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甚至呕血等症状。还有些囊性肿瘤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可能影响了胰腺的内分泌和外分泌功能,患者会出现糖尿病、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脂肪泻等表现。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一些影像学的手段,例如腹部B超、增强CT、磁共振检查等,都有助于发现胰腺上生长的肿瘤,并可以判断根据肿瘤的囊实性特征,从而做出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除了上述常规影像学检查手段,内镜超声检查是一种通过胃镜探头直接从胃里对胰腺肿瘤进行超声探查的检查手段,也有助于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还可根据需要对肿瘤进行活检,或者抽取囊液进行分析,以更准确地判断囊性肿瘤的类别和良恶性。

此外,由于平扫CT和磁共振检查不能对肿瘤的血液供应特点进行分析,为了对囊性肿瘤的良恶性进行更准确的判断,一般需要进行增强CT或增强磁共振检查。除了不同类型胰腺囊性肿瘤之间的鉴别之外,囊性肿瘤还需要和胰腺假性囊肿进行鉴别。一般来说,假性囊肿多见于既往发作过急性胰腺炎、胰腺外伤等病史的患者,多为单个病变,囊壁比较厚,囊内的液体密度比较均匀。

总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囊性病灶的影像学特征等进行综合判断囊性肿瘤的类型或性质(良恶性)。然而,目前还无法在手术前对不同类型的胰腺囊性肿瘤进行准确区分。外科医生一般会根据肿瘤的具体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切除,以避免遗漏恶性病变从而威胁患者生命。

药物治疗对胰腺囊性肿瘤无效,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患者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简单的说,对于体积较小(2-3cm以内)、无相关临床症状、血清肿瘤标志物正常的囊性肿瘤,一般认为其危害性较小,可以选择随访观察,定期复查了解肿瘤进展情况。观察期间若肿瘤增大或出现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升高等,或者影像学检查怀疑其性质发生变化,有恶变可能时,就应该及时进行手术干预。

在手术治疗方面,医生需要根据肿瘤的部位、大小和对良恶性质的判断决定切除的方式和切除范围。对于体积较小、没有明显恶性征象且距离胰管的距离足够远的肿瘤,可以考虑进行肿瘤剜除术,就是把肿瘤从胰腺组织上剥离出来,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的胰腺组织和胰腺周围的其它器官。不过这类手术的短期风险较大,剜除肿瘤的创面愈合不好可能会导致术后胰瘘等并发症的发生,另一种风险是无法对肿瘤周围的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因此不适用于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恶性肿瘤。一般而言,位于胰腺体尾部的囊性肿瘤需要进行胰体尾切除术,如果怀疑恶变的,还会联合脾脏一起进行切除;对于长在胰头部位的囊性肿瘤,可能需要进行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这是一种比较大的外科手术,需要联合切除胆囊、部分胆管、胰头、十二指肠和部分空肠,有时还需要切除一部分胃。除了传统的开刀手术,可以选择腹腔镜下切除的微创手术,近年来机器人手术不断发展,也可以使用机器人进行手术治疗。

大部分尚未发生恶变的胰腺囊性肿瘤,经手术切除后,就意味着彻底治愈。即使对于已经发生恶变的囊性肿瘤,手术切除后对生存的改善作用也远远好于胰腺癌,绝大多数病人是能够被治愈获得长期生存的。鉴于部分胰腺囊性肿瘤的恶性潜能,手术后仍然建议遵循医嘱进行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总之,胰腺肿瘤并不能与胰腺癌画上等号,也并不意味着无法治疗,对于胰腺囊肿肿瘤来说,大部分均为良性肿瘤,经过合理规范的治疗也能得到很好的预后,恢复正常的生活。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