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小儿腹泻病
2018年10月03日 【健康号】 熊道学     阅读 9034

    小儿腹泻病是以大便次数增多(比平时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呈稀水便、糊状便、黏液脓血便)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的常见病。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
    一、病因
    1.易感因素: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机体防御能力差;人工喂养儿缺乏母乳中抗感染物质;容易导致腹泻发生。加上小儿体液比例大,对水需求量大,水分代谢快,调节功能差,一旦腹泻,易导致脱水、体液代谢紊乱。
    2.感染因素:肠道内感染以病毒感染为主,3岁以下尤以轮状病毒最常见;细菌感染以致泻性或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为多见;真菌及寄生虫感染也可引起腹泻。另外,肺炎、脓毒症等肠道外感染也可引起腹泻,称为症状性腹泻。
    3.非感染性腹泻:饮食如喂养不当、原发或继发双糖酶缺乏;食物过敏,如牛奶蛋白过敏;气候改变等因素,均可导致小儿腹泻。
    二、症状
    小儿腹泻病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病毒及产肠毒素细菌感染患儿多为水样或蛋花样便,可呈黄色、淡绿色或黄绿色,偶有黏液,无脓血。侵袭性细菌、痢疾杆菌感染则为黏液脓性、脓血便。患儿往往伴有呕吐、腹痛,小婴儿可表现为烦躁、哭吵。大便次数多、呕吐频繁的患儿可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口干、口渴、尿少、哭时少泪或无泪、前囟眼窝凹陷等脱水表现,严重者出现神志不清、四肢冰凉、抽搐、休克、多器官损害等症状而危及生命。感染性腹泻常有发热。
    三、病程分类
    病程<2周,为急性腹泻;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2月,为慢性腹泻。急性腹泻多为感染、食饵等原因引起。迁延性及慢性腹泻需注意全身性及系统性原因,如炎症性肠病、免疫缺陷;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导致菌群失调,引起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另外,婴儿反复腹泻,牛奶蛋白过敏及乳糖酶缺乏也较为常见。
    四、化验检查
    1.血常规:细菌性肠炎可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伴C反应蛋白增高;病毒性肠炎白细胞可稍降低或正常,一般C反应蛋白不高。
    2.大便常规: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病毒及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感染,粪便中一般无或有少量白细胞;侵袭性细菌感染、痢疾患儿大便中有多量白细胞、红细胞,有时可见吞噬细胞,隐血可呈阳性;部分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可出现脓血便,大便检查也可出现白细胞。
    3.血气及血生化:腹泻患儿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低钙血症及其它电解质紊乱,脱水明显患儿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
    五、治疗
    腹泻患儿,若精神反应好,能自行进食,无明显脱水或轻度脱水,可于家庭治疗。
    1.饮食疗法:需继续进食。(1)母乳喂养患儿继续哺乳;(2)人工喂养儿,6个月以下继续喂配方奶,6个月以上继续食用已经习惯的食物,并补充汤汁、米汤、酸乳饮品或清洁饮用水;(3)避免喂食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4)病毒性肠炎可暂时予去乳糖配方奶。
    2.营养疗法:(1)糖源性腹泻(乳糖不耐受多见):宜采用去双糖饮食,可采用去(低)乳糖配方奶或豆基蛋白配方奶。(2)过敏性腹泻(以牛奶蛋白过敏较常见):避免食入过敏食物,或采用口服脱敏喂养法,不限制已经耐受的食物。婴儿通常能耐受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如仍不能耐受,可采用氨基酸配方奶或全要素饮食。
    3.口服补液盐:用于预防脱水或轻中度脱水的治疗。无脱水患儿建议每次稀便后补充,有脱水患儿需于医护人员指导用法及用量。
    4.药物治疗:(1)口服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2)予以微生态制剂,常用的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3)补充维生素A;(4)腹泻患儿能进食即给予补锌治疗;(5)抗生素应慎用,一般仅用于侵袭性细菌感染的患儿,疗程需足够。
    患儿经家庭治疗,病情未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须及时送医院:(1)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2)不能正常饮食;(3)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4)发热,体温>38~39℃;(5)明显口渴,发现脱水体征,如眼窝凹陷、泪少、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如易激惹、淡漠、嗜睡等;(6)粪便带血;(7)年龄<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合并症。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患儿需积极寻找病因;加强营养,视情况必要时换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去乳糖配方奶;慎用抗生素;适当补锌、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并给予微生态制剂。
    六、预防
    注意饮食及环境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倡母乳喂养;积极防治营养不良;合理实用抗生素;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有效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