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不掉的咬指甲是习惯还是疾病?咬甲癖的危害有哪些?
2018年07月12日 【健康号】 陈云顺     阅读 10307

孩子咬指甲向来是广大家长最不喜闻也不乐见的一种现象;事实上,很多成人也存在这一问题。有人认为,咬指甲不过是一种坏习惯,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这可能是病,得治!


经常控制不住地咬指甲,在临床上叫做咬甲癖。咬甲癖是指反复的啃咬导致指甲变形或诱发甲沟炎的强迫症。患者常不自觉地啃咬指甲,尤其在精神紧张或不安情绪时发生,指甲的游离端被破坏,也可见到甲下出血、反甲、甲软化等表现,严重时出现甲沟炎。


咬甲癖是怎么引起的?


1.不良习惯型


一般在5~10岁期间开始出现咬指甲现象,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也是一种内心紧张情绪的发泄。一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制力逐渐增强而改掉了这种不良习惯,但不少人却一直保持这种恶癖至成人。


2.强迫症型


为自身强迫性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症状,患者多为接受错误教育或受不良环境影响,或长期处于紧张工作状态等,致使性格失常,有的患者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多数患者性情急躁,易冲动,常不自觉地或无法控制地去咬指甲。


咬甲癖有什么典型的症状,有哪些危害?


指甲游离缘呈锯齿状或缺损,甲板缩短,整个指甲被啃咬时,甲表面常无光泽,有横沟或嵴,亦可有甲下出血、匙状甲、甲软化、甲萎缩或伴甲沟炎、甲脓肿。部分强迫症型患者在咬甲时可自我感觉情绪愉悦、舒适。还可引起消化道感染及肠道寄生虫病,影响儿童营养和发育。


严重患者可并发甲沟炎,甲沟发生红肿、疼痛,可出现化脓感染,可应用热敷及抗生素治疗。


如何治疗咬甲癖?


治疗以纠正不良习惯为主,必要时应用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


纠正患者的咬甲习惯,加强对患者的关心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消除精神紧张状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以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


2.药物治疗


对较小儿童可用暗示疗法,如可在甲部及甲周皮肤上涂擦黄连素、氯霉素及氯喹等带有苦味的药物,使其畏惧,会逐渐停止咬甲,但应注意药物一旦入口后可能引发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强迫症型患者可适量口服地西泮等镇静药,应注意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不良反应。


3.纠正儿童不良习惯,要从讲究心理卫生做起


要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勤剪指甲,讲卫生,一旦发现有咬指甲的不良行为,不要批评与训斥,要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处境,寻找其紧张和不满的各种因素,及时设法消除。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