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母乳喂养的误区
2018年08月28日 【健康号】 徐玲玲     阅读 8413

①吸出乳汁再用奶瓶喂哺,可以很容易判断婴儿摄乳量——错
亲喂可增进母婴感情,是亲子活动的主要环节,孩子听着妈妈的心跳声、闻着妈妈的气息,那是一种安全和幸福的感受,且亲喂时婴儿的吸吮力度及对乳头的刺激是任何一种吸奶器无法媲美的,而且吸奶器吸出的奶量并非等于乳房分泌的乳汁量。宝宝一般吸吮到一定量自己会有饱腹感后不再吸吮,不需要来判断具体乳汁量。可以通过宝宝每日的大小便量来评估每日奶量是否足够。
②为了减少婴儿感染风险,喂奶前需要消毒妈妈乳头——错
妈妈乳头表面皮肤有很多正常有益的菌群,宝宝吸吮入体内后有利于宝宝肠道菌群平衡的细菌,如果过度消毒乳头,反而让宝宝吃进去消毒剂,扰乱正常肠道菌群平衡,如果妈妈们觉得出汗多或者需要清洁乳头的话用清水清洗即可。
③有些妈妈的乳汁太稀、没有营养,需要添加奶粉补充营养——错
妈妈的乳汁的排放是智能的,宝宝刚开始吸吮母乳时,吸出来的前半段母乳是蛋白质,乳汁比较稀,水分比较多,可以缓解宝宝口渴,后半段母乳是脂肪,乳汁比较稠,里面脂肪含量较高,可以让宝宝吃饱肚子,因此不需要添加奶粉补充营养。且建议喂空一侧乳房后再喂另一侧乳房,这样宝宝的营养才均衡。
④宝宝母乳吃多了吃密了,容易导致宝宝发胖——错
刚出生的宝宝胃容量很小,每次吸吮量少,因此需按需喂养,就是只要宝宝饿就给吃,特别是0~3月龄以内的宝宝要应频繁吮吸,每日不少于8次,只有增加吃奶频次,才可以满足奶量需求。随着宝宝年龄的增大,胃容量随着月龄增加逐渐增大,3个月后逐渐形成3个小时一次,也有宝宝4个小时一次。因此,评价宝宝吃奶总量是要看吃奶次数和每次的奶量,两者缺一不可。
多吸吮才能多分泌乳汁,一般宝宝们会拿捏吃饱的度,不会把自己吃撑的,及时识别宝宝饥饿和饱腹的信号才是重点。
在新近出版的《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发表的母乳喂养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母乳喂养还可以减低婴儿长大后体重超重的风险。由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对1500名儿童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孩子们到青春期时,那些出生后用婴儿配方食品喂养的孩子与用母乳喂养半年以上的孩子相比,体重过胖的前者高出20%多。虽然后天的家庭饮食习惯可以造成孩子发育过程中较大的差异,但科学家们最新研究成果认定,母乳喂养的孩子长大后不易发胖。
 
⑤产后妈妈前几天奶少,为了不让宝宝饿着,可暂时用奶粉喂养,等待乳汁分泌——错
宝宝出生时,体内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所以不用担心新生儿会饿而给奶粉喂养。开奶时间愈早愈好,宝宝的嘴唇刺激母亲乳头越早、次数越多,越会让妈妈早产奶、多产奶,所以要求尽早开奶,这是确保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两侧乳头,可吸吮出初乳数毫升,争取第一口奶是母乳。
正常分娩的情况下,不要添加糖水和暂时奶粉喂养,以避免降低新生儿吸吮的积极性,也可降低过敏风险。
生后2周母乳喂养期间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只要体重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的7%(7%以内为生理性体重下降)都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但如果乳汁分泌延迟必要时可以适当添加配方奶预防新生儿低血糖发生。
⑥宝宝一直含着奶头要吃,是奶量不足的表现——错
宝宝生下来就具有本能的吸吮反射,吸吮时可以更好的亲近妈妈,因此有的宝宝吃奶时间很长,不管啥时候奶头都拔不出来,但实际上并没有有效的吞奶的声响,这很可能是因为宝宝天生的“吮吸需求”比较强烈,而不是没吃饱。建议把喂奶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如果宝宝满月后吮吸欲仍很强,可以尝试用安抚奶嘴。
并且近期定期监测宝宝大便、小便量来评估每日奶量是否足够,远期监测体重增长来判断奶量是否满足需求。
另外,有的宝宝总是很烦躁的哭闹,吃几口奶就哭,哭几声又吃,这种情况需要注意病理情况如考虑肠胀气或者肠梗阻等,建议要及时就医。
⑦母亲感冒期间就不能给宝宝喂奶了——错
首先判断妈妈只是普通的感冒是做好防护措施最重要。妈妈戴好口罩(厚的棉质口罩,不是一次性口罩),以免通过口鼻呼吸传给宝宝;母亲感染后,病毒细菌并不能从乳汁中传给孩子,但母亲感染后产生的抗体可以从乳汁传给宝宝,增加抵抗力;轻感冒,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如果实在难受不必死扛着,药物选择要找医生,但大部分药物进入母乳的量都比我们想象的小很多,所以也不用特别担心。也可以自己看药物说明书,写着有“哺乳期间禁忌服用的药物”就不要再喂奶了。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徐玲玲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小儿科,儿科
熟悉儿科的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对儿童喂养,保健,感染,消化,呼吸,生长发...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