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评价胆胰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
2024年11月15日 【健康号】 赵刚     阅读 678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胆囊非炎症性慢性增生性疾病。据文献报道,胆囊腺肌症的构成比近年呈上升趋势,以女性较多见。胆囊腺肌症的病理学特征为胆囊腺肌体增生过度,突破胆囊黏膜层并侵入肌层,从而形成罗-阿氏窦腔,根据胆囊腺肌体增生累及部分可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弥漫型3种不同类型。有学者报道胆囊腺肌症有癌变的可能性,其中以节段型胆囊腺肌症多见。
胆囊腺肌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是十分明确,普遍认为和感染、胆囊内压力升高、先天性因素等有关,目前有不少学者认为,胆胰管汇合异常和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情况下,胆管和胰管在十二指肠壶腹部处汇合,由十二指肠壶腹部括约肌调控胆管和胰管分泌的消化液;胰胆管汇入异常的情况下,胰胆管于十二指肠壶腹部之外提前汇合,汇合点远离十二指肠壶腹部,十二指肠括约肌丧失控制消化液功能,胆管内胆汁和胰管内的胰液无法调控,相互发生逆流,胆汁进入胰管,胰液进入胆管,两种消化液相互逆反,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胆囊和胰腺疾病。
胆囊腺肌症是慢性非炎症性增生性疾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无特异性,与胆囊炎及胆囊结石等胆囊慢性疾病临床表现十分类似,鉴别较困难,特别是疾病发生早期,影像学辅助检查成为重要鉴别诊断手段。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MRI等检查,超声检查优点是简便易行,经济快捷,缺点是由于肠道气体的干扰及检查者探查手法的优劣,病灶检出率较低;CT检查密度分辨力高,对于骨骼及胸部情况的显示有其他检查无法比拟的优势,但软组织分辨率远远低于MRI成像,特别是胆囊壁结构的显示,MRI病灶检出率高于CT;磁共振成像软组织分辨率更高更清晰,可以多序列各个角度成像,其中MRCP检查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胆管和胰管情况,成为胆胰系统疾病重要的检查方式。
磁共振MRCP技术研究胆胰管汇入分型与胆囊腺肌症发病的关系。结果表明,异常汇入的类型中胆囊腺肌症发病明显高于正常汇入类型,发病机制可能为胰管和胆管在十二指肠壶腹部括约肌以外提前汇合,胰液及胆汁相互逆反,胆汁中含有的胰酶激活剂激活胰酶,从而导致胆管上皮细胞受损,胆管上皮细胞反复的破坏、修复,发生纤维化增厚,甚至恶变。胆胰管异常分型中P-B分型(胰管汇入胆管)胆囊腺肌症发病高于B-P分型(胆管汇入胰管),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胰管提前直接汇入胆管,大量胰液直接逆反入胆管,更容易造成胆道黏膜屏障的损伤、破坏,不断的损伤修复过程促使慢性增生性病理变化的发生,从而诱发胆囊腺肌症,因此,P-B型异常分型者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更高。
综上所述,胆囊腺肌症与胰胆管汇合分型关系密切,磁共振MRCP技术对评价胆胰管汇入分型和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选自:边芳、翟冬枝,3.0T磁共振MRCP技术评价胆胰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的价值.
原文链接地址:3.0T磁共振MRCP技术评价胆胰管异常汇合与胆囊腺肌症发病关系的价值-中国知网(cnki.net)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赵刚
主任医师
上海市东方医院北院上...
肝胆外科,普外科,胆...
肝胆外科、胆石病、胆囊息肉的外科治疗,专长保胆治疗胆囊良性疾病(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手术;...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