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医论心力衰竭
2018年06月13日 【健康号】 王昀     阅读 8486

     慢性心力衰竭属中医的心悸、怔忡、痰饮、水肿、心水、咳喘等范畴,为多数心血管病的最终归宿。
     临床见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胸闷、心悸、咳痰、水肿等证。
      因各种原发病损伤心主血的功能,致心气不足,进而气血阴阳俱虚,血脉瘀阻,而心血运行不畅,肺失肃降,脾运不健,肾虚失纳,肝失疏泄等多脏同病,导致气阴两虚,水气凌心,心脉瘀阻的病症。
     心力衰竭的病机,多认为是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为气虚、阳虚、阴虚为主,标实为血瘀、痰饮、水湿等,虚实夹杂,标本兼病。心气虛为心衰的始动因素及发病关键及基础,贯穿始终的是气虚血瘀,阴阳失调为发病的病理基础,痰饮及水停为最终产物,血瘀是中心病理环节。
     虽病位在心,肺、肝、脾、肾等脏皆可涉及。病理因素及诸脏病变相互影响作用,致恶性循环,基本病理变化是本虚引起标实,标实又可加剧本虚,形成虚实夹杂的复杂证候,终致阴阳离绝甚者死亡之证。
     因心力衰竭为众多心血管疾病的归宿,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探讨中医防治心力衰竭的思路可拓宽心力衰竭的治疗途径,对于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提高心力衰竭病人的生活质量意义很大。。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王昀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
中医内科门诊,中医内...
中医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状态,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