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颅面外科的历史和现状
2018年05月22日 【健康号】 穆雄铮     阅读 9455

颅面外科(craniofacial surgery)是以各类颅面部畸形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颅面部的各类截骨、骨块重组和固定等外科手段进行治疗的外科新领域。

颅面外科(craniofacial surgery)是以各类颅面部畸形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颅面部的各类截骨、骨块重组和固定等外科手段进行治疗的外科新领域。其特点是截骨手术打破了颅脑和面部的界限,并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治疗,因而颅面外科所治疗的对象覆盖了传统的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眼科、口腔颌面外科、五官科等,成为涉及多个领域的跨学科外科新专业。


当60年代中后期,颅面外科在法国、美国兴起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疯狂时期,信息闭塞、专家靠边站。十年后,张涤生教授,这位刚刚恢复工作的整形外科前辈,在有限的国外文献中发现了Paul Tessier的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于是产生了灵感和开展颅面外科第一例的勇气,那是在1978年麻醉监护设备薄弱、没有电锯电钻的情况下完成的眶距增宽矫正手术,其精巧和勇气确实令人佩服,初战告捷!从此揭开了中国颅面外科的序幕。


80年代初,国内开始有了大量的病源,但是落后的麻醉技术和缺乏微动力手术器械制约了此类复杂手术的开展,手术风险极大;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和国际同行直接的交流,在手术熟练度、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监护等方面,我们还缺乏经验,因而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如脑水肿(包括1例死亡)等。1983年开始,法国的Danial Marchac、Paul Tessier、澳大利亚的David J. David、美国的Herney Kawamoto、Ian Jackson、Wolf等国际颅面外科先驱先后来访中国,做学术报告和手术演示。记得Kawamoto和Wolf(1985)两位医生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访问时,3天做了6个大型手术,在当时叹为观止!


早期的颅面外科主要注重于一些复杂的手术,如作为颅面外科标志性的眶距增宽症矫正术,这类手术需要打开前颅窝,推开脑组织后把眼眶的四个缘和壁分别截开,去除眼眶中央多余的骨条后将两个眼眶向鼻部中间靠拢,最后做骨间隙的植骨和固定。


另一标志性的手术是Le Fort III截骨前移手术,它需要将整个中面部和颅底脱开后前移固定于新的面部位置,其截骨部位深而复杂,折断和牵出上颌骨时十分惊心动魄,有人称之为“魔术般的面具式手术”。Tessier的颅面外科经验证实了两条有关颅面部手术的重要理论,第一是颅骨及面部骨骼可以被大块地截断和游离后,重新进行排列和固定,而不致发生坏死;第二是两个眼球和它周围的眼眶骨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向上下左右移动后重新排列固位,而不致影响视力。

 

颅面外科的基本术式和治疗范围

 

【基本术式】

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是颅面外科手术的主要标志。

颅面外科手术的特点是:以横颅冠状切口作为首选入路,切口隐蔽,手术野清晰,在颅、眶、颧、上颌区作广泛的骨膜下分离。以颅面部几何形状的多处截骨、移位为主要手术内容,达到扩大颅腔、改善大脑发育环境、恢复颅面骨架正常结构和更为美观的目的。以骨块移动后骨裂隙间的植骨和牢固骨间固定,来防止术后的复发和颅面骨架松弛。

 

【颅面外科手术及治疗范围】


(一)眼眶整复手术

1.      眶距增宽症矫正术

眶距增宽症矫正术的基本术式于1961年由法国Tessier首创(1967年正式报道),即在颅外进行眼眶外、下缘和眶壁的截骨,同时在颅内直视下进行眼眶上、内缘和眶壁的截骨。上海第九医院曾总结44例眶距增宽症的治疗经验,认为在颅内外联合径路手术中,以中央保留骨条的眼眶水平内移法,效果良好。


2.      小眼眶扩大术

小眼眶的截骨扩大术,大多以眼眶的外下缘截骨外移为主,也有行眶上、外、下缘S形截骨或C形截骨者;眼眶的扩大截骨术可用以治疗Grave病、甲亢等所致的突眼症。


3.      眼窝再造

眼窝再造包括眼眶骨架的重建和软组织的修复,前者可设计必要的截骨和植骨,后者以颞顶部筋膜瓣和邻近的耳后皮瓣较好,也可选用合适的游离皮瓣。可用以治疗因幼年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球摘除及放射后所致的眶颧上颌发育不良伴结膜囊狭窄。

 

(二)中面部Le Fort III型截骨术

此类术式用以治疗突眼症(Crouzon综合征)、中面部凹陷、反合、中面部短小、面部不对称(半脸短小症)等畸形等。50年代英国的Gillis医师曾尝试过Le Fort III型截骨术,但限于当时的外科技术和手术设备,手术危险性太大,无法进一步开展[3]。Tessier于1958年成功进行第一例颅外法的Le Fort III型截骨前移术。Tessier颅内外联合径路和多部位植骨的概念,使涉及额部和中面部的Le Fort I~III型截骨术成为可能,其中手术难度和风险最大的当数Le Fort III型截骨前移术。


颅外法眶上缘部分截骨的稳定型Le Fort III型截骨前移是较为常用的手术方法,即截骨线沿着Le Fort III型骨折线,离断外1/3眶上缘、眶外缘、颧弓、翼板和上颌结节、眶下缘、眶内缘和鼻骨,最终脱开整个中面部与颅底的联结,并使整块上颌骨前移。对中面部凹陷,同时伴有颅缝早闭或前额发育不良者,应行颅内外联合径路的Le Fort III型截骨前移术,即在进行中面部Le Fort III型截骨前移的同时,作额颅部的截骨前移;此类手术创伤较大,截骨线复杂,并使前颅底脱开前移,大多数情况下筛板破裂,导致前颅底和鼻腔相通,易并发脑脊液鼻漏和逆行颅内感染。

 

(三)颅骨各种塑形手术

治疗颅缝早闭症所致的头颅外形异常和颅压增高症。


1)     额部浮动骨瓣法

80年代法国Marchac的额颅浮动骨瓣法,是手术治疗颅缝早闭症观念上的突破;其方法是取下整块额颅骨瓣、前移,以其底部的两点固定于额眶骨带上;其优点在于既能重建额部的正常头颅外形,更能使额部骨瓣随着大脑的发育推力自由向前,而不致使切开的颅缝重新闭合。此法主要治疗短头和斜头畸形。


2)     颅骨塑形手术

颅骨的各类塑形手术主要是以额眶带作为固定的基础,对额颅、顶颅、颞颅、以及枕部等畸形颅骨进行几何形状的易位、拼接、重组,使颅骨恢复正常的外形。手术先进行颅骨表面的截骨设计,开颅,在硬脑膜外取下颅骨,截开重组后复位固定。

      

较为成熟的手术方法有:Marchac 的单侧额眶前移治疗斜头畸形(单侧冠状缝早闭)、McCarthy的额眶大部折断前移治疗斜头畸形、Munro的条状截骨术治疗舟状头畸形(矢状缝早闭)、Marchac的额骨展开和额眶前移治疗三角头畸形(额缝早闭)、Muhlbauer等的颅面分块联合前移(monobloc or craniofacial advancement)治疗短头畸形(双侧冠状缝早闭)合并Crouzon和Apert综合征、Persing等的颅骨“桶状”截开治疗小头畸形(全颅缝早闭)等。Posnik法治疗三角头畸形,能改善眶距过窄和双侧颞部凹陷。

 

(四)颅面裂隙畸形修复术

1974年Tessier基于临床经验而提出的颅面裂隙0~14型分类法,目前已成为颅面裂隙畸形的分类和分型标准。其他的一些分类法,有的比较复杂,有的不太直观,目前已不常应用。颅面部软组织裂隙畸形的修补术,可以综合整形外科的手术原则和临床专科医师的手术经验,择善而用之。颅面骨裂隙畸形的治疗,视其引起的继发畸形,进行相应的手术设计,如眶距增宽症矫正术、眶周截骨术、Le Fort I型截骨术、局部骨移植术等。

 

(五)颅面外伤和肿瘤切除后整复术

颅面外科的手术径路和截骨方式为严重颅面外伤继发畸形和颅面部肿瘤切除继发颅面畸形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手段。


1、颅底外科

颅底外科是颅面外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头颈外科的一个边缘分支。颅面外科的手术径路和截骨方式、显微外科的发展和轴型皮瓣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颅底手术的质量及安全性;另一方面,颅底的影像诊断如CT和MRI能显示肿瘤的范围,利于制定治疗方案及效果监测,介入技术如DSA(数字减数血管造影)、高选择性栓塞和大脑灌注气囊阻塞试验等进一步有助于治疗。颅底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切除边界和方法决定于肿瘤的性质和扩散形式,有些肿瘤(如腺样囊性瘤、亲神经性黑色素瘤和鳞癌)通过神经周围淋巴间隙迅速扩散。颅底骨和坚韧的硬脑膜作为一种屏障阻止肿瘤扩散,即使在这一复杂的解剖区域内,仍必须坚持肿瘤切除的标准概念。肿瘤彻底切除、功能性清扫、整复外观形态和功能恢复同样重要。一期复杂修复手术可以提供病人合理的生活质量。国内学者在颅底手术的显微修复重建方面多有成就。


2、颅面部肿瘤

颅面部良性或恶性肿瘤,可有颅面骨浅层和颅骨深层之分。多数颅面部肿瘤,用颅内-外联合径路都可以达到肿瘤的边界,并可以彻底去除之。然而究竟去除多少病理组织和其累及的骨结构,这需要从肿瘤的良、恶性程度,破坏的颅面结构所造成的危害,修复材料和修复手段如何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颅眶部骨纤维性异常增生症可应用颅眶联合径路手术,作非根治性的部分切除、视神经孔减压和外形重建术,效果良好。


3.颅面外伤

颅面部外伤的早期整复手术包括选择良好的手术入路(以冠状切口和下睑缘切口最为常用)、骨折的即时复位、植骨和良好的骨间固定。颅面部外伤继发畸形的整复手术无固定的术式,其原则是尽可能的进行手术复位,但为了功能和外形的要求,有时需进行必要的截骨、植骨或充填等。

 

(六)颅面骨美容手术

此类手术如东方人的颧骨缩小手术、下颌角缩小手术、前额隆突手术、颞部丰满手术等,目的是改变原有的颅面轮廓,使之达到受术者理想中的面型。和西方人不同,颧骨突出,使得原来较为扁平的东方人脸型更为宽大、平板,或有宿命论者认为面相不佳,凡此种种,颧骨颧弓减低手术和下颌角缩小手术在近年变的甚为流行。


有效颧骨颧弓减低手术是将颧突截骨后内旋、重新固定,可由口腔内切口进路,以减少头面部疤痕。下颌角肥大形成的方脸是东方女性的大忌,不符合女人以柔媚取胜的东方审美观,因而“瘦脸”或“改脸型”成为近年来的时尚。下颌角缩小手术应以口内切口入路首选,如没有微动力电锯是也可选用口内外联合入路。前额隆突和颞部丰满可选用人工材料充填。 (七)植骨及固定

在各类颅面外科手术中,植骨和固定是常用和必要的手术步骤,其过程包括选用植骨源和固定方法。


1.自体骨的应用

自体骨有无排异、成活好、抗感染能力强、与受区骨有骨细胞相互长入融合的优点,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方法。供骨可选用颅骨外板、肋骨和髂骨。


2.人工骨代用品

自体骨移植虽然有无可替代的优点,但也有易吸收(肋骨吸收约30%~50%)、术前不能预制外形(精确度不高)、增加手术创伤等的缺点,故目前也可选用一些生物相容性较好、与人体骨结构相似的人工骨(包括复合型人工骨),其材料如羟基磷灰石、珊瑚人工骨、玻璃陶瓷、多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等。


3.固定系统(微型钢板、螺丝钉)

骨间内固定可用钢丝结扎,有时可用移植骨片置于结扎间隙,以加强固定。80年代开始,各类微型钢板、螺丝钉的骨间内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颅面部解剖特点和受力情况设计的微型钢板螺钉系统有固定牢固、有效防止复发、减少颌间结扎时间等优点。一般的合金钢板,建议一定时间后去除(2~3月),如为钛钢板,可以长久留置体内。但目前尚有争议的是,微型钢板螺钉系统是否影响患儿颅面骨的正常发育,近来有报道发现,幼儿应用的微型钢板,在其发育过程中,深埋在颅面骨内,甚至影响了颅面骨的一些发育中心。

 

颅面外科的相关研究由于颅面外科是以各类不可思议的复杂截骨手术而兴起的新学科,其涉及的是许多罕见的先天性和后天畸形,需要多学科合作和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其研究领域既有和临床密切相关的应用研究,如语音矫治、心理学、内窥镜技术、骨牵拉延长的应用等,也达于许多基础研究项目,如先天畸形的遗传研究、分子生物学诊断、基因诊断和治疗、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手术。尤其是组织工程、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为颅面外科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其前景十分美好。


颅面外科的学术交流、著作国际上于1985年成立颅面外科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Craniofacial Surgery, ISCFS),并在法国La Napoule举行第一次国际年会,开始了全球性的颅面外科培训、推广和交流,现有专业杂志Journal of Craniofacial Surgery(双月刊),国际上每两年举行一次颅面学术会议,最近一次是2017年10月24日至28日在墨西哥的坎昆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颅面外科学会年会。


国内张涤生教授于1999年出版了第一本《颅面外科学》,国内于2002年成立了隶属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的颅面外科学组,目前国内尚无专业学术性期刊杂志。已有整形外科医生、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眼科医生等开展颅面外科的相关手术。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穆雄铮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整形外科
整形外科、颅颌面外科、面部轮廓整形、面部年轻、眼眶整形、正颌及外伤修复、先天性眶距增宽症、...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