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试述肺毒
2021年01月19日 【健康号】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     阅读 7976

试述肺毒

“毒”是一个特殊概念。《说文解字》曰:“毒,厚也,害人之草。”孔颖达疏释:“毒者,苦恶之物。”肺毒系指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导致脏腑生理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而产生的有毒物质,蕴积于肺脏,主要包括痰毒和瘀毒。痰瘀毒痹阻肺络,日渐蕴积,潜而待发,致肺痹隐匿性起病。


1.痰毒

1.1 肺脏自病,炼液为痰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为人身之藩篱,外邪侵袭,肺脏首当其冲。张景岳提出“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风寒犯肺,寒性凝滞,气不布津,凝聚为痰;风热袭肺,热为阳邪,消灼煎熬阴津,炼液为痰;燥邪犯肺,津液易伤,津干液炼,灼津为痰。除外感六淫因素外,环境污染、吸烟往往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吸烟。明代《滇南本草》中记载:“烟草辛热,有大毒”。《本草备要》记载其“火气熏灼,耗血损年,人自不觉耳”。烟乃火品,其气酷烈,性灼热,善耗气伤津,生风劫血。吸烟日久,肺液被劫,炼液成痰,痰聚瘀滞,毒邪蓄积,肺气受伤,肺阴耗损,最终导致痰瘀热毒互结,错杂为患,变证丛生。

1.2 他脏失调,气阻湿聚成痰

众所周知,“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或因嗜食烟酒、肥甘辛辣炙煿之品,热盛痰壅。或脾虚湿困,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生痰浊,肺脉连胃,痰浊上扰于肺。《丹溪心法》曰:“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肝脏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主疏泄,疏泄不及,气机郁结,气阻痰停,肝脉布胁而上注于肺,故肝痰上逆侮肺;或日久,气郁化火,木火刑金,灼津炼痰,上干于肺。肾寓元阴元阳,肾主水。肾气衰败,火衰水亏。火衰则蒸化无权,湿聚成痰;水亏则阴火内生,灼津成痰,上干于肺。除此之外,三焦是气血津液之通道,三焦不利,亦致气阻津停,滋生痰湿。诸脏腑所生之痰,或随气上下,或循经流动,均可使痰毒蕴积于肺,潜而待发,而发生肺痹。


2.瘀毒

《说文解字》释:“瘀,积血也”,故血滞为瘀。中医认为,肺朝百脉,主治节,助心行血。阐述了肺与心、血、脉之间的密切关系。《难经》言:“心主血,肺主气,血为荣,卫为气……通行经络,荣周于外。”血之循行离不开肺气推动。无论外邪或内伤,均可影响肺气宣降,导致肺朝百脉不利,对血脉运动调节失司,血液循环不利,则肺瘀毒形成。《内经》言“血气者……寒则涩而不能流。”风寒袭肺,寒性收引,肺气不利,血滞为瘀。《重订广温热论·清凉法》言:“因伏火郁蒸血液,血被煎熬而成瘀。”肺为阳脏,肺病病性多为热。肺热里蕴,灼津炼痰成瘀。《仁斋直指方》言:“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行。”气血津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作用。若肺气郁滞,则血运不畅,气滞血瘀。《医林改错》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即为气虚血瘀。


3.痰瘀互化

中医认为津血同源,而痰瘀均为气血津液运行异常而产生的病理产物。津聚为痰,血滞为瘀,痰瘀异形而同源。在《诸病源候论》中明确指出:“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结聚而不消散,故能痰也。”“痰饮者,由血脉闭塞,津液不通,水饮气停在胸府,结而成痰。”另中医认为,血不利则为水,影响津液输布,聚为痰浊,痰浊阻滞,气机不畅,则血滞为瘀,痰瘀互为因果。关幼波认为:“治痰必活血,血活则痰化;治血(瘀)必治痰,痰化血易行。”以上论述,亦从治疗角度佐证了痰瘀互化互结的理论观点。


参考文献:

卢绪香,贾新华,张伟,等.从“肺毒”探析特发性肺纤维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04):350-352.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