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狙击战,那些“漏网之鱼”
2020年01月27日 【健康号】 用户8dgkrcu     阅读 126

导语:那些容易被耽搁的“肺癌”
“肺癌”狙击战,那些“漏网之鱼”

肺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现阶段处于发病率高,治愈率低的尴尬境地。肺癌的生存率与其病理分期密切相关,越早发现,治愈的机会越大。

不过,“肺癌”是个狡猾的家伙,并不是一眼就能被识破,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机会,预后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从没去过医院,得了肺癌,不治而亡,倒也无法懊悔;就怕医院进进出出,肺癌却漏网脱逃,实在难以接收。

那么,在“肺癌”狙击战中,有哪些“漏网之鱼”呢?

1 可疑肺部结节,没引起足够重视,缺少随访。

通过健康体检和低剂量螺旋CT筛查,已经发现大量的肺结节患者。但肺结节大小不同,形态各异,不可一概而论。一旦发现肺部结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请专家看片子,区分是否可疑肺部结节。

统计数据表明,肺结节大小与其良恶性具有直接相关性。

大部分1cm以下的小结节,尤其是5mm以下的微小结节以良性居多,即使发现,也并不需要过于担心。

5mm-10mm之间的结节,可能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但发展缓慢,即使疑似,也主张有3个月以上的随访观察,前后对照之后再决定是否需要外科干预。

1cm以上的肺结节,恶性比例显著增加,发展速度也更快。容易成为“漏网之鱼”的,正是那些大小1-3cm的肺结节,形态疑似肺癌,但又难以病理确诊的病例。在这个阶段,大部分患者没有直接的关联症状,身体状况较好,如果没有得到专业指导,警惕性不够,容易疏忽,不随访或者随访间隔时间太久,很可能酿成大错,后悔莫及。

我曾经遇到一个病例,第一次体检发现肺部2cm大小结节,基层医生可能交代不够清楚,他当成没关系,过了10个月出现咯血再去大医院检查,已是晚期。回头去看当时的片子,其实就是很明显的可疑结节,当时就可以建议手术的。

强调一句,1cm-3cm的可疑实性结节,一定要严密观察,不可掉以轻心,该出手时就出手(做手术)!

2 胸片正常的早期肺癌。

早年的健康体检多为胸片检查,它的优点是方便,辐射低,费用低,缺点是容易漏过肺部的早期病变。胸片的检查是个平面的显像,而CT检查的优势是把无数个平面的显像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立体的呈现。胸片只能看个大概,CT却能显示细微;胸片有死角有盲区有伪影,CT可以全方位多角度观察。所以,建议40岁以上的健康体检由胸部CT取代胸片检查。

3 久治不愈的肺部感染。

好多患者的肺癌是以肺部感染为首发表现的,尤其是中央型的肺癌,由于肿瘤新生物堵塞支气管,可以导致阻塞性肺炎。患者因为咳嗽咳痰发热去医院就诊,胸片或者CT看到肺内感染病灶,给予抗炎治疗,这是正确的,也是必要的。如果仅仅是肺部感染,一般抗炎治疗1-2周后患者症状会明显减轻,复查胸片或CT可见感染病灶范围显著缩小或变淡,甚至消失,这是好消息,肺癌的警报可以解除。如果经过1-2周抗炎治疗没有达到上述效果,即使炎症有部分吸收,但病灶主体部分没有明显改观,都需要十分警惕肺癌可能。这时候,气管镜,增强CT,甚至PET-CT检查都有必要提上日程。

4 穿刺良性的肺部结节。

穿刺活检是个聪明的创意,用微小创伤取得活体组织,有可能在病理上确诊,确实是个好方法。但穿刺活检需要正确理解,正确选择,正确解读。穿刺活检的最大风险不在于气胸,不在于出血,不在于针道转移,不在于辐射伤害,最大的风险在于没有取到典型的活体组织,从而以一个非典型的病理报告误导后续的正确治疗道路。穿刺结果的非典型性有多种原因,可能和穿刺方法,穿刺经验,标本多少,病理制作等多种因素有关,很难完全杜绝。所以,一个有经验的医生一定会谨慎推荐穿刺活检,谨慎解读活检报告,谨慎提出治疗建议。通俗来讲,穿刺穿到癌,那一定是癌;穿刺没有癌,三思而行。

5 长在特殊位置的肺癌。

有些“肺癌”特别调皮,喜欢和人捉迷藏,躲在心脏后方,藏在肋膈角里……,一般的胸片检查根本没法发现,就算CT检查也特别容易漏过,成为“漏网之鱼”就在所难免了。要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发生,还是要放射医生和专科医生在读片上多下功夫,多环节把关才行。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