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无法适应校园生活怎么办?
2021年01月04日 【健康号】 张庆彬     阅读 8392

中学生,厌学,心理因素

高中生无法适应校园生活怎么办?

青少年心理咨询】导读:

2019那年九月,你我一同走进高中。高中是一个学生学习生涯的关键时期,但是许多高正生却因无法适应校园生活感到苦闷不已。家长为此也是紧锁眉头。

 

【青少年心心理咨询】案例:某重点中学的F同学,因为无法适应高中校园生活来进行心理咨询。F同学初中成绩很好,父母更是为他操办好一些,他只用学习就行。但是进入高中后F同学在重点班中成绩没有那么突出,高中的住校生活也是让他感觉无法应付。现在整日担忧,睡眠差,不愿意交往,尤其是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河北省石家庄心理咨询中心青少年心理咨询师为您解读】:

F同学,感觉同学之间都是结群玩耍,自己一个人总是形单影只,感觉很孤独。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度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也让自己感觉很失落。自己的父母和亲人也没有办法围在自己身边转了,更是感觉到自己周围孤立无援。

  许多高中生在入学后不仅要承担学习上的压力,同时还要面对周围环境的改变。这会让一些学生感觉到很辛苦。许多学生感觉自己很孤单,看着其他的同学成群结队的玩耍自己不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有好朋友。在没有行动之间,我们就会感觉自己被孤立了。其实换一个角度看一下你也许会发现是自己孤立他人,自己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不是希望交到朋友的样子。可以尝试着先和自己周围的同学交往,距离近在交往上也更加具有优势。

有时候我们感觉换一个班级也许就会获得好效果,但是许多时候换一个班级,假如我们自己不改变心态,这个班级和上一个班级并没有什么差别,这时候自己也就会更加受影响,还会陷入恶性循环。

心理咨询中心心理专家温馨提示:在学习压力较大、情感复杂多变、人际敏感的高中阶段,许多学生都会表现出对于校园生活的无法适应。如果你感觉自己经过努力调节后还是无法适应校园生活,换了一个环境也没有改变自己状态的时候,可以选择寻求适合孩子的优秀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帮助孩子度过这一个适应阶段……

为您提供专业化、有效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评估,找张庆彬副主任医师。

 

相关链接:青少年厌学的原因分析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环境(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家庭成长环境的影响。而内因则是学生内在的心理特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学生的厌学,表达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这种心理现象的出现实际是一个结果,究其原因则往往是多方面的,即所谓一果多因。以下分别从学生自身心理特征、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探讨:

 

(一)学生自身心理特征

广义上来说,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阶段的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外部环境要经历从小学到初中的适应,内在心理发展也面临人生最重要的发展时期:第二反抗期,在这一时期要完成“自我同一性”这一人生重要的心理发展任务。青春期孩子的普遍心理特征本身就是比较动荡、矛盾、脆弱、情绪化。厌学的初中生除了青春期共有的心理特点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心理表现:

1、学习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

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善诱,往往被抵消,“启而不发”者大有人在。

2、学习兴趣转移

兴趣是动机的重要因素,它能引人注意,调动人的好奇心,促使人喜爱从事某项活动。而青少年的特点是兴趣易于干扰,导致注意力转移。思想成熟的人自控能力强,能自觉地排除干扰,保持兴趣的持久稳定。而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其兴趣的显著特点是动摇性,只要干扰因素强烈,就会发生转移。厌学的学生大多数是将兴趣由学习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去了。

兴趣转移的原因,除了自制力不强外,还有其它心理因素,游戏的疯狂刺激,新奇变幻,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3、学习没有自信

对学习悲观失望,毫无信心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一部分学生,曾经努力过,也曾经洒过汗水,但因为自感付出和收获不能成正比,很少甚至没有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一次次的不能满意自己,击碎了他们的进取心,促使他们对此作出了不正确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强,智力底下,不是学习的材料,因而主动地放弃了努力,举起了白旗。这便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感现象。

也有一部分学生,同样努力过,也曾经取得过自认为可以的成绩,但是往往不如他人,因而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长期被老师忽视,便逐渐丧失了自尊心,变得破罐子破摔起来。这便形成了习得性失尊感的学生群体。失助感与失尊感均是“习”得的,不是天生的,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无数次的打击以后慢慢养成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在厌学群体中,此类学生占了很大的比重。

4、缺乏学习意志力

学习过程中虽然充满着求知与发现的乐趣,但也是伴随着困难甚至苦恼,这就需要有较为坚强的学习意志,否则,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个别学生由于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意志力薄弱,不愿吃苦,悲观失望,怨天尤人。可以说,缺乏坚强的学习意志。

 

(二)家庭成长环境

1、情感饥渴补偿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情感孤独,缺乏温暖,于是便常常寻求情感补偿,而学习本是辛苦的事,是很难起到情感补偿作用的,因而他们往往广交朋友,追求刺激,以从其它渠道获得心理满足来弥补家庭情感的残缺,这样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这些学生广交朋友,常常不辨良莠,哥儿们义气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诱惑,导致厌学甚至辍学。

许多事例表明,父母离异,其子女情感残缺;家庭变故(父或母亡),其子女情感孤僻;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压抑。这些都可以说是学生厌学的导火线。

2、重压之下的反抗

过高的期望值与功利意识也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厌学。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当孩子达不到标准时,便采取不正当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够忍受,有些孩子干脆“死猪不怕开水烫”,反正达不到要求,索性放弃追求。

有些家长的功利思想特别严重,一是虚荣心,邻居的孩子或者同学、同事的孩子比自己孩子成绩好,心理不平衡,便拼命要求孩子争气,二是成人化,强化孩子的大人意识,要求他们按成人的思想来对待学习,什么搞好学习将来就能考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等。事实上,这些功利思想的强化,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孩子们往往不仅不买帐,反而麻木不仁,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因为他们的心理并没有成熟到大人的地步,是不可能按照成人的思想来生活的,欲速则不达。

3、过度保护导致的依赖

有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为优越,或者父母、祖辈过度的关心,从小娇生惯养,衣食无忧,没受过什么困难与挫折,因而养成了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与家长的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三)学校教育环境

1、恨屋及乌心态。爱屋及乌心理较常见,恨屋及乌的心理也存在。在学习过程中,既有“亲其师,信其道”的积极情感迁移,也有“恨其师,厌其道”的消极情感迁移。

人的情感是可以迁移的,爱一个人,包括他的优点、他的缺点,甚至他的派生物;恨一个人也是如此。由于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或不足,造成部分学生对他们产生反感,并可能由此而影响学科的教学。学生由于某种原因对某位教师不满,往往对他讲课也不感兴趣,严重的对该学科也不感兴趣。学生的情感容易延伸与发散,不善于控制与收缩,其结果常常运用惩罚自己(不学习该学科或者故意不学好)的手段来反抗教师。

“恨屋及乌”的心理的产生与学生对学习目的认识有关。一部分学生存在幼稚的认识,认为学习是为了老师好,你得罪人了我,我就不帮你学,让你评不了优、得不了奖,认为不学就可以报复老师。当然也与老师的业务素质有关,那些专业底子薄、教学水平低、师德素质差的教师,往往不能树立良好的威望,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不灵活。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满堂灌,课后为了补救,不顾学生的课外活动,一味拖堂、加课,使学生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出现厌学心理。过重的学业负担,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倦而厌学。各种资料五花八门,各种考试名目繁多,有些评价简单而残酷。学习如同沉重的大山,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品尝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真味,有的是苦海无边的酸楚和乏味。

3、教育体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常常违背教育规律,初一新生入学就分快慢班,将学生过早地分成等级;还有许多地区,将高中分成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从初四开始就对这些学生分流。学生心理本来就不成熟,这样做,无形中伤害了他们稚嫩的心灵。分在慢班的学生,往往自认为是三等公民,低人一等,在学校生活中抬不起头来,许多学生便慢慢泯灭了自尊;被迫上职业高中的学生更是充满了委屈和无奈,我们在做初中生的考前减压团体活动时,很多不能上普通高中的学生谈及此事时都潸然泪下。

 

(四)社会大环境

改革开放的社会,市场经济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巨大而多样的诱惑——尤其是互联网,由于他们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选择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往往被许多消极因素所吸引,所迷惑,从而抛弃学业,迷恋享乐,甚至走入歧途。

 

    厌学的学生大多迷恋游戏、录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逐渐荒废了学业;而那些黄色书刊影像则更毒害学生,使他们轻者精神萎靡不振,重者打架斗殴,违法乱纪。学生的兴趣一旦由学习转为社会不良活动后,不仅对学习不感兴趣,反而讨厌学习、反抗学习。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张庆彬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平度市人民医院
心理咨询科,心理科
治疗抑郁症、双相障碍、强迫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分离(转化)障碍、急性应激精...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