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中西文化之异同谈中西医结合的界定
2016年06月28日 【健康号】 金保方     阅读 10206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139-142】

摘要:中西文化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来看,中西医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虽存有差异,但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所谓的中西医结合是在不同的种族、对不同的疾病或者是在同一个种族、对同一种疾病既可能有中医的用武之地也可能有西医的用武之地,并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中西医的共存共荣,贡献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中西文化;界定
中图号:R2-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222(2003)03-0139-04

1 问题的提出

  有关中西医相结合的诸多观点,莫衷一是,但究其一点而言,却有着惊人的一致:那就是主张在现今中西医广泛交流的情形下,需要将中西医结合起来,通过沟通和对话,加深彼此的了解,揭示人类医学进化的客观过程和机制,促进人类医疗卫生事业的荣"在达成这一共识的同时,另一个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就是:中西医该如何结合呢?是体系上的改造与被改造,还是方法论上的引进与吸收?是诊断手段上的取长补短,还是治疗功效上的相得益彰?是以西医为主兼以中医,还是以中医为主辅以西医?

  由于中西医是中西文化的结晶,本文就从中西文化比较入手,对中西医结合概念进行一些文化思考。

2 中西方文化的异同

2.1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中西文化在抽象层面上的分野主要体现在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上等数方面:

  (1)中西文化在世界观上的不同。中国哲学强调“天人合一”,而西方哲学则崇奉“天人二分”。

  在我国的传统经典中,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俯拾皆是,其中堪称代表的当属儒家和道家的观点。在儒家的主流观点看来,“天人合一”首先是人和自然在本质上的同一性,表现为“天人相通”,如《孟子》有言:“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或者“天人相类”,如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在“天人相类”基础上建的“天人感应”和“同类相动”。其次它是一种自然的而不是自觉的合一,要求人们从道德上加以修行,以求不为外界意欲所蒙蔽,达到一种自觉遵行天道的境界,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求其放心”。移之于道家,关于“天人合一”的论述则更为直白和畅明,首先道家认为人的渊源应推至于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是也;另一方面,道家也认为人应当法道于自然,追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而于西方哲学,从其信仰上来看,基督教将人和物截然分开,认为“心物二分”,强调它们之间的独立性和二元性。“笛卡尔的哲学……完成了或者说极近完成了由柏拉图开端而主要宗教上的理由经基督教哲学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笛卡尔体系提出来精神界和物质界两个平等而彼此独立的世界”。由这一理论推演开去,西方哲学相应地将主体(人)和客体(物)对立起来,形成心物、身心、主客、天人二分的理念,并且力图实现人类认识世界和对世界的改造。

  (2)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上的不同。中国哲学信奉“家庭本位”、“社会本位”,强调“义”大于“利”,要求社会民众“仁者爱人”、“舍生取义”,而西方哲学则循着“人权、自由、平等”的主旨,凸现个人本位和个体发展的价值取向。

  我国传统哲学认同并实践着“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单个的“人”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而相对于个体而言的作为整体的人类却是纷繁复杂的自然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我国传统价值观认为"人"不是衡量万物的尺度,“人”本身也有其局限性。这样的认识也就要求个体需要在整体的发展过程中奉献自己,并借此获得个体自我的发展。

  而在西方哲学中,“天人二分”的理论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人是世界的最高理想,因此自然界中的其他一切不过是用来实现这个理想的工具而已。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人文主义所坚信的人作为个体的发展才是人生的目的,并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主义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坏处,只会带来不同凡响的好处。

  (3)中西文化在方法论(思维模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哲学是以归纳为主要特征的经验综合,而西方哲学则是以演绎为基本特征的逻辑分析。在方法论上的这种区分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论证:

  其一,中国传统哲学及其宇宙论的基本观点是“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就决定了连续性、有机整体性、动态性和辩证性是传统的认知模式。相反地,西方哲学的“天人二分”确认了人和自然界的对立,将两者的关系定位为主体和客体、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这也就决定了具体性、分析性、逻辑性是西方思维的传统模式。

  其二,“天人合一”注重用内在的心灵和生活去体验、直觉事物,以达到对世界和人生的彻悟,因此这种思维是“立体的”、“混沌的”、“意象的”和“体验的”。“天人二分”则是以理性的方式、明确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来探究客观事物中所蕴含的能够为人们多次利用的本质规律,因此这种思维是“线性的”、“量化的”、“严密的”和“理性的”。

  其三,“天人合一”思维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中国文化常常将天人结合起来而排斥孤立地长篇累牍地探讨单一事物的客观规律。“天人二分”的思维则多偏重于以学科分类和学科任务为界限而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进行的专门而精确的研究和考察。

2.2 中西文化之间的共通性

  中西文化虽说有上述如许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并非是势不两立、水火不相容的。加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早已终结,因此在现代交流和共通的背景下,研习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也显得尤为迫切。中西方文化的共通性(这种“共通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区别于“共同性”的,“共同性”强调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一致性,而本文中的“共通性”则重在强调不同事物在抽象层面上的某些特征的通用性)可以分为如下几层予以略述:

  (1)中西文化是在不同的土壤上萌芽、发育和形成的,这就决定了两者之间在具体特征上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性并不影响二者在抽象意义上的融合性,即两者都服务于一定的人类群体,共同推进了不同社会文明的积淀和发展。

  (2)中西文化无论是在根本观点上还是在具体特质上都存有着巨大的不兼容性,体现着不同文化所共同具有的特殊性。这种状况同时也就决定了两者在互为利用、互相借鉴上的艰难性或者近似的不可能性。这也就是说如果企图用中国文化的精髓去影响和改造西方文化,或者相反,都难免有南辕北辙、驴唇不对马嘴之嫌。

  (3)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世界上不同国度之间的“知己知彼”提供广泛的工具和手段。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再“夜郎自大”或“唯我独尊”了。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全球,比较和认识不同民族文化的不同价值对于人类社会整体的积极效用。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西方的文化特质影响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生存状态的改良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妄求实现中西文化的充分融合与“合二为一”,反之亦然。

3 本文之结论

  通过以上对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可以将中西医之间的关系界定为:

  (1)中西医同为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晶,中医为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西医则为西方国家民族的发展创造了业绩。这也就是说,中西医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已经并将继续起着不容抹杀的积极作用"而且随着世界交流的愈加广泛和深入,这种地域性的限制已经被打破了,中医可以服务于西方人群,西医同样也可以服务于东方的中国人群,这种状况在西医为我所用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2)中西医在各自文化底蕴的影响下就世界观和认知模式方面表现得截然不同:中医承传着华夏文明的精神,视人为自然的产物,是融自然、生物、社会、心理、征候等于一体的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提出“天、地、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理论,并把“天人合一”作为人类健康的最高追求目标。在认知模式上,中医强调“天、地、人”以及“人”自身的协调、统一和平和,就具体证候而言,则认为应当根据经验积累采用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辨证论治(从整体着眼,针对功能,采取多方面的调节性治疗)。

  西医则基本上着眼于疾病的局部,以局部的诊断和治疗(从局部出发,针对结构,采取单方面拮抗性治疗)为标准划分出诸如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诊断学和临床学等学科,并将之组成庞大的理论体系。与此理论相适应的是,西医则是从实验室里走出的科学,从器官到组织、细胞直至分子,在定量的基础上以数字化的分析剖析着疾病的病症及其治疗,这种精确的概念化与中医综合的意象化大异其趣。这些差异也就印证了上文一再强调的一个基本观点,那就是中西医如中西方文化一样在各自的轨道上产生和发展,并造福于一定的人群,二者之间属并驾齐驱的两种文明成果。我们不能用西医的理论强解中医,也不能用中医理论强解西医,将它们进行任何刻意的硬性结合都将破坏各自的逻辑而适得其反,其结果只能是与中西医结合的初衷背道而驰。

  (3)近现代西医借助日新月异的科技力量,在其发展进程中呈现着突飞猛进的态势,自然科学的任何一点进步,包括基础理论、认识、方法和技术手段,它都可以据为己用,并引申出自己的内涵。这种情形的出现,源于在西方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无论在基本观点还是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它能够适时地吸收其他自然科学的尖端成果为己所用,其体系具有开放性。相反,中医是依附于人们的经验积累和对世界的基本观点的,而这些内容是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封闭性的,可以说传统意义上的中医是拒绝现代科技的介入的。但这种拒绝是否是恒定不变的呢?笔者认为,科技的更新和演变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巨大的手段上的支持,这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都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作为认识世界这一主题中一部分的中医,也不应该拒现代科技于千里之外,西医有的诊断设备,中医也应当有,西医没有的中医也可以有,中药的研发方面也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提高中药的产业规模和功能效用。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廓清现代科技介入中医和西医的理论体系与介入中医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现代科技介入中医只是在中医领域借助现代的认知手段和认知方法,而仍然保有中医自身发展所需要的逻辑元素和逻辑体系。至于说要在中医的研究中掺入西医的理论体系,就正如用英语书写中国对联或用西方的价值观来衡量中国的事理人情一样不伦不类,贻笑大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中西医可能在某一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存有差异,但就总体而言,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所谓的中西医结合只能是在不同的种族、对不同的疾病或者是在同一个种族、对同一种疾病既可能有中医的用武之地也可能有西医的用武之地,并在这种结合的基础上充分转化现代的科学技术,实现中西医的共存共荣,贡献于人类的健康和幸福。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金保方
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内科,中西医结合男科...
擅于以中西医结合方式处理疑难杂症,对男女不孕不育、前列腺炎及阳痿、早泄等疾病的诊治,积累了...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