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帕金森中医辨证论治、毒副作用小,为何还不选择?
2020年08月10日 【健康号】     阅读 432

帕金森氏病又称震颤庥痹,是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姿势反射障碍为特点。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日趋加速,本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年发病率为6~19/10万。中医药治疗本病,不仅能控制运动症状,与西药协同使用可提高疗效,诫缓西药的增最,对非运动症状,如睡眠障碍.便秘、多汗等具有较好疔效,且毒副作用小,可缓解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中医认为帕金森属“颤症”范畴,本病病在筋脉,与肝肾脾关系密切,其基本病机或为气血阴精亏虚,不能濡养筋脉;或痰热壅阻筋脉,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或瘀血阻滞筋脉,新血不生,筋脉失养,而致肢体颤动。病性属本虚标实,气血阴阳亏虛,肝脾肾三脏受损为病之本,风火痰瘀为病之标,病久则成虚实夹杂之证。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了更深的认识。辨证论治:肝肾阴虛型:治以培补肝肾,熄风止颤。肝肾阴虚型是本病最常见的证型。本证多见手足颤动,持物不稳,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心烦少寐,眩晕耳鸣,或兼有健忘痴呆,舌体瘦,舌质暗红少苔,脉弦细。痰热动风型:治以清热化痰,熄风止颤。本证特点为头摇,肢麻震颇,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头胀,胸闷脘痞,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气血两虚型:治以益气养血,息风止颤,本证特点为头摇肢颤,面色无华,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大质淡红,苔薄白滑,脉沉细弱。瘀血阻络型:治以活血通络止颤。本证特点为头摇肢颤,表情呆板,面色晦暗,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黯或夹瘀斑,脉弦滑。帕金森病是现代医学的一大难题,中医中药根据整体观念,给予个体化治疗,可适当延缓疾病的进展,推迟多巴胺制剂的使用,减缓多巴胺制剂增加的速度,亦可解决西药的毒副作用与耐药性。中药虽起效慢,但可长期使用。为了提高中医治疗帕金森的确切性,北京泽元堂王世龙医师在治疗帕金森等颤症二十多年来不断调整临床治疗思路,通过不断总结得出“五龙震颤汤”这一处方,根据患者病情,个人体质等调整处方,真正做到“千人一病,一人一方”。药物的调整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步段主要是镇肝息风,平复异动的肝阳,缓解主诉症状。为患者战胜疾病树立信心。第二步补肾养精养血滋阴,消除症状形成的基础,治病求因。从本源入手,巩固疗效。第三步调节脏腑、平衡阴阳,古语言“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对脏腑功能的健运,正气的培固,情志的调摄。尽管现如今帕金森仍然是世上无法治愈的一大疾病,但通过中西医研究工作人员的大量研究,优选有效方剂,并进行剂型改革,相信通过医者不断努力,帕金森病的治疗会有新的发展。在此之前希望帕金森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保持积极心态,与医者共克帕金森!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