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教你认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上)
2020年03月06日 【健康号】 陈世波     阅读 8149

甲亢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疾病,女性发病率相对高于男性。早起发现和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如病情控制不及时,可以导致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如神经、心脏、眼睛、血循环、消化等)的功能损害。
甲亢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放射性治疗和手术治疗,至于采取哪种方法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临床上,我们发现很多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甚至一些非专科医生也未能对该病有完整的认识,以下我结合临床工作就甲亢的诊疗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患甲亢的朋友有所帮助。
1.“甲亢”症状表现的多样性
甲亢的典型症状通常表现为多食、消瘦、腹泻、怕热、多汗、心悸、容易激动、突眼、甲状腺肿大等等。然而,也有不少甲亢病人的症状不典型,尤其在老年甲亢病人当中更为明显。例如,有些老年甲亢病人是因为出现心血管症状如心慌、心悸症状去就诊时,才发现甲亢,并无明显的大脖子(甲状腺肿大),常被误诊为心脏方面疾病,尤其是在卫生技术水平较低的基层;还有些老年甲亢病人其症状甚至与甲亢典型症状完全相反,表现为厌食纳差、神情淡漠、抑郁寡言、嗜睡,进行性消瘦比较突出,往往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此外,还有少数男性甲亢病人表现为周期性发作肌无力,下肢症状较重,可同时伴有低血钾。因此,一旦怀疑患了甲亢,最好是看内分泌科医生,同时,医生也必须对甲亢症状的多样性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能减少和避免漏诊。

2.甲亢的诊断不能完全依赖化验结果
不少非专业医生诊断甲亢全凭化验结果,只要一看化验单上T3(或FT3)、T4(或FT4)升高,就轻易诊断为甲亢,这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引起甲状腺激素(T3、T4)水平升高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最常见的因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增加所致的Graves病(又称“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的疾病同样也会引起甲功升高,如“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其甲状腺组织被炎症破坏,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一过性释放增加。再比如,甲减替代治疗时,因外源性甲状腺激素补充过量,也可导致T3、T4升高等等。因此,确诊甲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Graves病),仅凭甲功化验结果还不够,同时还要结合临床症状以及吸碘131率、甲状腺B超及核素扫描等综合判定。

3、甲亢治疗当依据病情选择适合方法
甲亢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性碘治疗、手术治疗三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能否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选择哪种方法不仅要看该方法是否简单快捷,更要看该方法是否适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对于病情较轻、甲状腺轻度肿大的甲亢病人(尤其是20岁以下的年轻患者),一般首选药物治疗;对已产生颈部压迫症状的重度弥漫性甲状腺肿或伴有甲状腺癌瘤(或结节)的甲亢患者可首选手术;尽管目前国内外对放射性碘治疗的指证比以前有所放宽,但并非每位甲亢患者都适合作此治疗,凡有碘过敏、明显突眼以及妊娠或哺乳期的甲亢患者均不宜做该项治疗,该方法不仅日后发生永久性甲减的风险较大,而且还可能会使患者突眼加重。

4、抗甲状腺药物的用量不是一成不变
甲亢的药物治疗通常分为控制期、减量期和维持期三个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抗甲状腺药物的应用剂量和时间都不一样。“控制阶段”所需的药物剂量较大,目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将病人过高的甲状腺激素水平降至正常,时间大约需要4-6周;病人甲状腺激素水平降至正常水平以后,就进入“减量阶段”,此时应逐步减少抗甲状腺药物的剂量,以防矫枉过正而出现“药物性甲减”,一般每两周减一次,每次减1-2片,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3个月;当抗甲状腺药物减至每天1-2片左右(他巴唑5-10mg/天或丙基硫氧嘧啶50-100mg/天)时甲功仍然正常,此时也不能停药,而是继续用小剂量长期维持,“维持阶段”大约需要1.5-2年甚至更长。然而,有些病人甚至包括一些非专科医生对此并不了解,而是一成不变地按照最初控制阶段的剂量长期服用,而没有将药物适时减量,从而导致“药物性甲减”。

5.抗甲状腺药物药理不尽相同,需注意不同用法
他巴唑和丙基硫氧嘧啶是治疗甲亢的两种最基本的药物,但两者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有所不同,他巴唑的半衰期为4-6小时,作用可维持24小时,故可将一日药量于一次口服,其疗效与每日三次口服相当;而丙基硫氧嘧啶半衰期仅2小时,因此一定要每日三次服药,否则起不到应有的疗效。
需要提醒的是: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或丙基硫氧嘧啶)只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对已经合成的甲状腺激素不起作用,也不能阻滞甲状腺激素的释放,故服药后不能很快起效,需待1-2周后,甲状腺滤泡内贮存的激素消耗至一定程度才能临床见效,因此,切不可只服用2-3天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就轻率地认为药效不好,随意更换药物或治疗方法。(未完待续)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陈世波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
中医内分泌科,中医科...
糖尿病,糖尿病阳痿,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白蛋白尿;围产期(孕前、孕期、产后)甲状腺...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