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经常会遇到的16个糖尿病经典问题,答案全在这里
2020年08月12日 【健康号】 蓝色联动控糖知识     阅读 9470

看看这里了有没有你的疑问?

01

Q:

什么是糖尿病?

A:

糖尿病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体内胰岛素分泌的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临床典型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并可并发眼、肾脏、神经、心脑血管等组织的慢性损伤,病情严重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02

Q:

糖尿病有哪些危害?

A:

长期高血糖不加以控制会导致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从头到脚、由内到外,从肉体到精神几乎无一幸免,随之而来就会为治疗各种并发症而支出高额的医疗费用,最后,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实践和研究均认为,严格、个体化的控制血糖可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03

Q:

正常人的血糖是多少?

A:

空腹血糖小于6.1mmol/L,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小于7.8 mmol/L。若平时体检查血糖时高于这些数值,应进一步筛查糖尿病。

注:IFG 和 IGT 统称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

04

Q:

有哪些早期症状提示可能得了糖尿病?

A:

1. 反复生疖长痈、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易愈合;

2. 下肢麻木、烧灼感;

3. 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反复泌尿系感染;

4. 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煳;

5. 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

6. 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

7. 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若出现以上症状,尽早到医院筛查糖尿病。

05

Q: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A:

1. 年龄 ≥40 岁;

2. 有糖尿病前期( IGT 、 IFG 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 超重( BMI≥24 kg/m 2)或 肥 胖( BMI≥28 kg/m 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 ≥90 cm ,女性腰围 ≥85 cm );

4. 经常久坐不动;

5. 一级亲属中有 2 型糖尿病家族史;

6.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 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 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

9.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

10. 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

12. 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及中心型肥胖是 2 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其中 IGT 人群每年约有 6%~10%的个体进展为 2 型糖尿病。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因此,对于以上提及的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糖尿病筛查。

06

Q:

如何诊断糖尿病?

A:

若有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加上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若无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若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需要改日复查,若复查后以上任意一项超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07

Q:

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是多少?

A:

不同的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目标有差别,对于普通的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血糖控制标准如下:

空腹血糖:4.4-7.0mmol/L

非空腹血糖<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7.0%

08

Q:

糖尿病可以根治吗?

A:

许多被确诊的糖尿病人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病可以治得好吗?」。以目前的科学水平,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办法。

临床研究发现,占糖尿病超过90%的第2型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是由遗传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等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导致身体的胰岛素无法让血液中的葡萄糖带进肌肉、脂肪等组织和细胞内储存或运作,以致血液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变成糖尿病。当病因不明确的时候,我们暂时没有根治的办法。

尽管现实有点令人沮丧,但希望仍在,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和药物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和控制,减少近期和远期的并发症,提高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也就是说尽管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在科学方法的帮助下,大部分糖友依然能够做到“身带疾病,良好生活”。

而且近年来医学科学家研究的胰腺移植、胰岛移植或干细胞移植疗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些研究随着不断深入研究,有望成为临床糖尿病治疗新手段,甚至有治愈的可能。

09

Q:

糖尿病会遗传吗?

A:这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尤其是那些准备或者已经成为父母的患者,更关心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被遗传上糖尿病。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还是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分类和简单得病机理。

因为糖尿病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各个类型遗传倾向(也就是遗传的可能性)不同。在我国,超过90%的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此外还有1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至今还没有彻底被阐明。

目前公认的观点是,2型糖尿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在发生的。也就是说,如果具有容易致病的基因,再加上能够促进发病的客观条件比如肥胖、高脂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等,就等于雪上加霜、更加容易真正患病。反之,虽然具有易感基因,理论上说患上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数倍,但也不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始终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尽量减少不利的外界因素,还是可以降低发病风险或者完全不发病。

在特殊类型糖尿病中,有的就绝对与遗传相关。比如MODY(青少年发病的成年型糖尿病)就是由突变的致病基因所致,如果父母中一方具有该致病基因,那么他们的孩子就存在着1/4或1/2甚至更高的发病几率。

10

Q:

得了糖尿病就再也不能吃糖或甜食了?

A:

首先,糖尿病是一种与多种因素,如遗传、肥胖、自身免疫力缺陷等有关的内分泌代谢病,目前患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体出现了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最终使血糖升高。因此,并不是得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糖。

另外,医学上的“糖”和老百姓说的“糖”不完全相同。在医学概念里,“糖”是指碳水化合物,包括多糖(如淀粉类)、双糖(蔗糖)和单糖(葡萄糖、果糖)等。而老百姓平时说的“糖”,特指家里做菜用的白糖、花花绿绿的糖果,以及甜度较大的食物等,这些中含有的多是单糖或双糖。我们每天进食的米面就是多糖,如果说要“不吃糖”,那就连米面也不能吃,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其次正常量的糖分是维持机体功能所必需的,是机体的能量来源,不能因为已经得了糖尿病想尽快把血糖降下来就不再摄入任何糖分,否则适得其反会造成体内营养缺乏,破坏身体平衡。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每天摄入适当的碳水化合物(糖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需要综合管理,控制饮食只是一部分,而控制糖分又只是控制饮食中的一个环节,大可不必“谈糖色变,畏糖如虎”。

11

Q:

控制糖尿病要从几方面着手?

A:

控制糖尿病,主要从5方面着手,即糖尿病防治的“五驾马车”,分别为:

(1)教育与心理治疗:将每天日常的自我监测和训练与生活相结合,及时解决可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社会心理问题;

(2)饮食治疗:力求达到并维持较好的代谢水平,防治慢性并发症;

(3)运动治疗:合适的运动方式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维持健康体重,改善代谢水平;

(4)药物治疗:降糖、降压、调脂等,如有并发症还应针对并发症采取治疗;

(5)监测:包括血糖、血压、血脂、体重以及并发症方面的监测,提倡血糖和血压的自我监测。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心理健康和积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12

Q:

得了糖尿病,用西药还是用中药治疗好?

A:

一般而言,西药的降糖疗效确切,起效快。中药降糖作用较弱,虽然部分中药也有一定的降糖疗效,但无法替代西药或者胰岛素,且中药可能有不明确的不良反应。

通过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上市的降糖药,在适用人群中其安全性、有效性均得到了充分肯定,因此,糖尿病病人如无相应禁忌症,可放心使用。如果因为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该用药时不用药,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就会不期而至。

13

Q:

得了糖尿病,用口服药还是用胰岛素好?

A:

口服药和胰岛素都是降低血糖的手段,不存在谁好谁坏,需要医生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并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血糖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控制高血糖的治疗强度也应随之加强,临床上常需要口服药物及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

尽管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但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仍随病程进展逐渐恶化,故及时启动胰岛素治疗能减轻胰岛β细胞负荷,解除高糖毒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残存的β细胞功能。

目前,胰岛素注射工具简单、方便灵活,使得胰岛素注射更容易。

14

Q:

注射胰岛素比吃口服药贵吗?

A:

调研显示,有糖尿病并发症的费用是没有并发症的费用病人的4倍。很多患者由于该使用胰岛素的时候没有使用,导致并发症提早或更严重的发生,导致整体治疗费用成倍增加,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

无论从短期或长远获益考虑,2 型糖尿病人应该合理使用胰岛素治疗,这对于延缓或阻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在糖尿病上的花销。

15

Q: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胰岛素?

A:

是否要注射胰岛素,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作出决定。对于1型糖尿病和胰岛功能很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必须及时接受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种类其起效时间和药效持续时间都不一样,所以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类型和注射剂量。患者千万不可自作主张,随意开始使用或者随意更改胰岛素注射方案,以免发生严重低血糖、血糖大幅度波动、注射部位感染等各种胰岛素应用不当带来的严重后果。

16

Q:

打胰岛素会上瘾吗?

A:

这个问题的产生源于大家对胰岛素认识的误区。胰岛素是人体胰腺自身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的血糖水平,也是体内唯一一种可以直接降低血糖的物质!

实际上,每个人都离不开胰岛素,只有胰岛素才能把吃进去的食物作为原料提供给各个细胞,没有胰岛素机体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生命就无法维系。补充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可以平衡体内的血糖,保护胰腺的功能,对改善病情及预后大有好处。就像饿了需要吃饭,渴了需要喝水一样。即使长期注射也是病情的需要,不存在成瘾的问题。


本篇文章内容转载改编自糖尿病网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