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从燥瘀关系论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病
2021年05月17日 【健康号】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     阅读 8340

干燥综合征(SS)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以眼干、口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可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类。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其他内脏损伤,由于肺脏主要由结缔组织及血管构成,故干燥综合征更易累及肺部继发间质性肺病变,导致干

  干燥综合征(SS)是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以眼干、口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缔组织疾病,可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类。该病临床表现多样,常合并其他内脏损伤,由于肺脏主要由结缔组织及血管构成,故干燥综合征更易累及肺部继发间质性肺病变,导致干燥综合征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SS-ILD)

 

     中医多将SS归属为燥证、燥痹范畴,该病迁延至肺则合并肺痹、肺痿。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传统多认为该病起于内燥之邪,阴虚燥热为主要病机,但临床上仅按照治疗普通内燥病证之法,收效甚微。津亏为燥,而津血两物同源互化,如《灵枢·决气》所言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津燥血亦燥,血燥则瘀生,瘀停即阻气,气不得布津,复加重燥象。同时燥火之邪及气滞郁火之邪,亦可消烁血液。故本病病机应不限于燥,瘀是本病的继发性病因,瘀燥互结是本病迁延难愈的重要病机,故补阴化瘀之法应贯穿本病治疗终始,并根据病情侧重兼顾清热、凉血、养血等法。

 

1.燥瘀关系

 

1.1津血生理上相互化生

 

    津液与血液皆为液态,其性属阴,同为水谷之精而化,皆具濡润滋养之功,两者同源异化,脉中脉外进出分合,相互资生、转化。

 

1.2燥瘀病理上相互影响

 

    津液充足是保持血脉充盈、血行通畅的前提条件,所谓血犹舟也,津液水也(《读医随笔》卷三)。津液亏损则为燥,一则脉外津少则脉内津液反而渗出以补其亏耗,血量减少,质地渐稠,循行滞涩则生瘀,即所谓阴虚者血必滞。二则津液枯竭则阴无所生,阴衰则阳亢而生内热,燥热多并见,热舍于血,煎灼血中津液为瘀,即周学海所言津液为火灼竭,则血行愈滞。同时热灼血络,迫血妄行,造成内出血,此血凝壅不散,亦化为瘀血。三则津又有生气、载气之功,《金匮要略心典·痰饮》曰: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津亏则气少,气虚行血无力又复为瘀。

 

 

2.燥瘀与SS-ILD

 

2.1燥瘀与SS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言:内有瘀血,肌肤甲错SS患者皮肤上常出现瘀点、瘀斑,痛有定处,舌紫暗兼有瘀斑,苔少干燥常伴裂纹,脉象多呈细、涩、数。《血证论》中曾言血渴,是以内有瘀血,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是以发渴。瘀血阻滞气血通行,津液输布异常,加重口干、咽干、皮肤干等燥象。SS患者临床多见血瘀表现,如肌肤甲错或紫癜、腮腺泪腺等反复肿大、关节疼痛、雷诺现象、舌质紫暗等。临床研究发现,SS患者血液流变学多存在异常,血液黏稠度增加,且85%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

 

2.2肺与燥瘀的关系

 

    肺与燥的联系主要体现在肺主行水,宣散津液的功能上。肺居上焦,若雾露之溉也。肺津不足自无津可布,燥盛则干。肺金清肃之令,赖于肺中津液润泽,肺阴足则肺络润泽通畅,而肺津受损,燥邪内生,则肺络中血液通行滞涩,发为瘀血。肺与瘀则体现在肺对血液生成、运行的重要作用上,肺不仅为主气之脏,更为血脏。《灵枢·营卫生会》言:中焦亦并于胃中……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即言肺有生血之功。最新动物研究亦发现,肺内含有多种造血祖细胞,多半血小板皆源于肺部。

 

    燥瘀两邪贯穿SS-ILD始终,前期为燥邪致瘀为主,中后期则以瘀血生燥为主。早期燥象明显,多为浅表部位外分泌腺受损以及口干燥症、干燥性角膜炎等,随病情进展,燥热不解,灼血为瘀,所谓精血夺而燥生,《类证制裁》指出津血亏虚可加重内燥,中期则以燥瘀并见为主。渐至后期,则久病入络,燥瘀多先凝于肺络,导致肺气宣降失司,上逆而咳,胸闷气短,更可出现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紫癜、白细胞减少等。津液大亏,津不得化气、化血,亦有气虚、血虚之证,内至脏腑外至肌腠皆失于气血濡养,形成虚实夹杂,诸邪痼结难解之势。

 

3.参考文献

 

李洋,李燕村,张心月,张伟.从燥瘀关系论干燥综合征合并间质性肺疾病.[J].山东中医杂志,2019,38(12):1104-1106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山东省中医院肺病科
肺病科是山东省内唯一中医肺病学“泰山学者”设岗科室,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山东省中医重点学科、山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