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糖尿病人容易得抑郁症?
2018年06月14日 【健康号】 刘金     阅读 9420

抑郁症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心理性疾病,他(她)们总是在外人面前刻意地掩饰自己内心的苦楚,即便出现情绪低落也常常被周围人误认为是“思想问题”而被忽视,只有当病情发展到非常严重、出现自残、自杀倾向时,才会引起人们的警觉。

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某某明星、某某名人或企业家患抑郁症的消息,其实,糖尿病人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抑郁症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害比单独糖尿病,或单独抑郁症的危害要大的多,这两种疾病可以相互作用,彼此加重。

去年于第52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年会上公布的国际流行病和治疗研究(INTERPRET-DD)数据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为10.8%

所以,抑郁症在糖尿病人群中并不少见,它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今天,我们就从一个身边的病例说起,谈谈糖尿病和抑郁的那些事儿。

张大爷性格开朗、为人豪爽,是街道上出了名的热心肠,街坊邻居不管谁家有事事,他都愿意帮上一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张大爷去年查出糖尿病,每月光医药费就要花去七、八百元,而自己每月退休金不足两千元,老伴没有工作,子女们又都下岗,这让原本经济就比较拮据的张大爷一家更是雪上加霜。

渐渐地,原来那个声若洪钟、快言快语张大爷变得话少了,人蔫了,不愿出门,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街坊邻居都说张大爷象变了个人似的。家人带他去医院看病,医生给他做了一系列心理测试,最后诊断张大爷患了“老年抑郁症”。

一、什么是抑郁症?它有哪些临床表现?

简单地说,抑郁症是一组以情感持续低落为基本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思维迟钝、行为迟滞以及各种躯体化症状。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有:

1.情绪低落,占100%,有晨重夕轻的特点;

2.思维迟缓,即记忆力减退,大脑反应慢等,占86%;

3.兴趣寡然,生活空虚,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常个人独处,占85%;

4.伴有焦虑,占82%;

5.睡眠障碍,早醒为其典型表现,占80%;

6.性欲减退,66%;

7.有疲乏、心悸、胸闷、胃肠不适、便秘等躯体症状者,占61%。

二、为什么糖尿病人容易产生抑郁症?

抑郁症的产生是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糖尿病产生抑郁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时刻注意饮食管理,经常监测血糖,长期服药,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预示着病情严重,因此心理压力更大,悲观情绪更重。

其次,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内可能出现并发症,这时刻威胁着患者,必然使人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

再次,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会剧增。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会降低葡萄糖的利用,并拮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发生恶性循环。

三、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有何危害?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危害很大,因为抑郁症与糖尿病可以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糖尿病会给患者造成生活上的不便以及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加之糖尿病发展的最终结局多会引起其他重要脏器(如眼睛、肾脏、心脑血管等)的并发症,使不少患者由此背负沉重的精神压力。

这种负性情绪不仅可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还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紊乱,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并使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加速并发症的发生。反过来,血糖控制不好,病情加重,又会使病人更加悲观失望,加重患者的抑郁状态。严重抑郁除了可导致糖尿病病情加重以外,甚至还可能导致自杀等严重后果。

因此,糖尿病病人的精神卫生问题,尤其是抑郁症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四、糖尿病合并抑郁症应如何治疗?

临床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多集中于糖尿病本身,而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则往往被忽视。目前认为,糖尿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疗效、预后均起重要作用。

因此,对于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在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心理治疗。

通过实施糖尿病教育,纠正患者对糖尿病的错误认识,告知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以解除其悲观情绪和精神压力,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另外,全社会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减轻其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对于症状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6
|
刘金
从事护理工作十余年,擅长内外妇儿科疾病的诊疗。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