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疼痛与痉挛的康复治疗
2018年06月11日 【健康号】 张建众     阅读 9199

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患者大部分遗留严重残疾,导致肌肉萎缩,步行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等

  脊髓损伤(spinalcord injury,SCI)患者大部分遗留严重残疾,导致肌肉萎缩,步行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等,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为此采取有效的康复治疗对预防和减少脊髓功能进一步损害、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利用残存功能,使患者尽可能地生活自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SCI早期康复的重要性

  有报道,伤后14d内开始康复者,住院康复时间最短仅30d,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分增高达40分。伤后85d开始康复者住院时间平均35d,而FIM评分仅增加22分。


  进一步研究发现,SCI患者功能的恢复和住院时间与受伤至康复计划实施的时间呈负相关,伤后康复实施越早,所需住院时间越短,经费开支越少,而所获取的功能恢复越多。


  近年研究也发现,经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后,观察组的Barthe指数和FI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远少于对照组。因此,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可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后期生存质量。


  二、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1、运动训练

  SCI急性期康复的运动训练目的是预防关节挛缩,压疮及其它并发症,包括正确体位的摆放,瘫痪肢体的被动运动,个人卫生护理等。恢复期主要是未受累肌肉的力量增强训练,耐力训练,体位转移训练,站立及行走训练,辅助器具的使用等,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


  2、物理因子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electricalstimula—tion,FES)技术是使用电刺激的手段,以精确的刺激顺序和刺激强度激活瘫痪或轻瘫的肌肉,使SCI患者恢复一定运动功能。


  3、步行能力训练

  ①应用减重设备进行步态训练:减重步态训练系统可使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地激活运动皮质和脊髓节律性运动中枢。


  ②机器人模式减重活动平板训练:由于治疗师帮助的减重运动平板训练方法对体力消耗较大,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机器人帮助的减重活动平板训练受到广泛关注。


  4、中医针灸

  SCI引起的主症是肢体瘫痪,运动无力,在中医范畴归属“痿症”。早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有利于其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5、矫形器及辅助用具

  依据个体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截瘫步行器能使患者尽早站立,不仅可以增强信心和改善心理状态,还可以提高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6、心理干预及家庭支持

  SCI患者突然面对残疾,都会引发各种压力,造成焦虑、抑郁。其心理适应过程大致可分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和适应期几个阶段。有研究证实心理干预结合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SCI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自立能力的改善。


  三、水疗法

  水疗法是治疗SCI患者最有乐趣也是最有价值的物理治疗方法之一。

  SCI后的疼痛和痉挛在临床上仍然是一个治疗难题。痉挛是SCI难以避免的后遗症,由于内收肌的痉挛,使外伤性损伤后痉挛患者发生诸如屈曲性挛缩、压疮溃疡和会阴部清洁困难的机率很高。水具有浮力、压力、热容量及阻力等特性,而气泡+涡流作用于皮肤表面是一种微细按摩和刺激,可改善血液循环,促使训练者肌肉松弛并减轻痉挛和疼痛,增加无痛的活动范围,改善平衡性及协调性。静水压力对消除肢体肿胀,改善肺活量,提高体力耐力有良好作用。故水疗对肌无力有特殊疗效。


  水疗设备与方法

  1、全身电动浴缸

  适合早期颈髓损伤四肢瘫者,或截瘫体力耐力差伴颈肩及双上肢疼痛活动受限者,以颈肩及双上肢R0M及肌力强化训练为主。


  2、Hubband槽浴

  适合任何SCI患者不同期的治疗和训练。患者可在仰卧或其他卧姿下努力做提髋、屈膝、大腿内收、外展、提肛甚至提阴茎等训练,改善近端肌肉的强度,强化双下肢残存肌力,而被动牵拉可预防关节挛缩。SCI合并骨折术后肌萎缩及关节肿痛患者都可以通过水疗增强肌力,加强协调性,减轻水肿和早期负重。


  另外,温水可调整膀胱平滑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尿道外括约肌等功能,主动的腹肌收缩及双下肢残存肌力的强化也有利于二便功能的改善,使尿潴留及便秘者排二便较前省力,残余尿量减少;尿失禁者失控次数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多。另外,借助水的浮力,即不负重训练对截瘫早期(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者)可减少卧床时间,阻止废用综合征的发生。


  3、步行浴

  用于不全瘫双下肢有部分残存肌力、能在水中介助下或独立站立及行走者。此类患者在水中肌张力得到缓解,ROM扩大,进行强化双下肢肌力及迈步行走训练更容易,而且出水后步幅增大,步行稳定性明显改善。


  4、水中运动池训练

  水中运动池训练多用于二便功能基本能自理(排尿或导尿后保证能在30min内不排尿)、病程长、下肢有部分残存肌力者。优点较多,如水量大、浮力大,人体在水中可减轻 9/10 体重,借助较少的力就可获得明显的主动运动能力。许多不全瘫患者水疗后效果明显,抑郁心理状态明显改善,食欲、睡眠改善且提高了康复积极性。


  截瘫患者浸入水中的最大益处是比在陆地上能更早获得站立和一定程度的行走能力。患者可以学会游泳和池内自我照顾,而且在池内的早期移动运动好于池外的相同运动,平衡性及对抗性均得到提高。另外,在训练中可维持身体的位置,实现安全舒适的浸渍。尤其对于那些低位截瘫者,比全身浸渍于浴槽中容易得多。


  5、水中步行运动训练

  主要针对双下肢有一定残存肌力、能独立行走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严重足下垂者慎用或不用此项训练,以防治疗时足趾前部磨损。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