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惋惜】为什么年年体检,却突然查出癌症晚期?原来,我们都做错了
2018年08月15日 【健康号】 郭飞     阅读 13010

“说起体检,很多人都会年年体检,
单位也会组织大家每年体检。
不过,很多人体检完都没有发现问题,
但却突然有一天查出癌症。
大家不禁纳闷,
为何年年体检正常还患癌?”


普通体检查不出癌症
健康体检不等于癌症筛查,常规健康体检的侧重点主要在体格检查、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肝病和糖尿病等方面,而没有放在肿瘤筛查方面。

此外,很多人对肿瘤筛查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做个PET—CT便知全身哪儿有肿瘤;只查肿瘤标志物;基因测序预知百病等。

首先,没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不要太早做。没有恶性肿瘤家族史、高龄、不良生活习惯和微生物感染等高危因素的人群,不建议盲目筛查。

其次,别一上来就要求做最高级的。不少人对价格昂贵的检查存在盲目的信任。例如,很多人认为用PET—CT把全身扫一遍,就能将潜藏在身体里的早期肿瘤揪出来。而单纯就筛查而言,PET—CT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医疗资源浪费,不是肿瘤的常规筛查手段。


错误一:彩超筛查前列腺癌
花钱不少,却检不出早期前列腺癌
前列腺彩超的确常被用来检查前列腺癌的情况,然而对于健康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筛查早期癌症,可彩超却根本查不出早期的前列腺癌,甚至连确诊作用都没有。

前列腺癌高危人群
●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
●年龄大于45岁且具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
●年龄大于40岁且基线PSA>1μg/L的男性;

具有以上前列腺癌高危因素的男性,需提高警惕,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对异常结果进行合理随访。

专家建议
建议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对于前列腺癌高危人群应尽早开展基于血清PSA检测的筛查;不建议针对40岁以下男性进行人群筛查。相对比彩超,PSA价钱更加低廉,是早期筛查前列腺癌特异性的最方便、敏感的方法。

错误二:X光片查肺癌
查不出早期肺癌,白白挨了辐射
肺癌筛查普通胸部X片检查意义不大,很多人也能做到一年去体检一次,但一般就做个胸片,这对于筛查早期肺癌是很不利的。照胸片的原理相当于把一个由皮、肉、骨骼和内脏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3D结构全部投影到一个平面上,就像“刀拍黄瓜”一样无法详细体现组织细节信号,除非病灶足够大、生长位置刚好没被遮挡才能在胸片上体现出来,但这时候发现的肺癌往往已不是早期了。

肺癌高危人群
●年龄40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吸烟≥20包/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专家建议

肺部癌肿从开始长到一公分,快则几个月慢则要数年,最新肺癌筛查研究结果表明,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早期发现肺癌的最好手段,如果条件充许,特别是40岁以上、有长期不洁气体环境接触暴露史人群,强烈建议例行体检时把胸片检查升级为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该检查对一公分左右的肺结节诊断针对性非常强,而目前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早期肺癌不仅对病人肺影响非常小,且远期疗效非常好。所以,简单的胸片是没有用的,CT才能明察秋毫!

错误三:CT、红外线检查乳腺癌
灵敏度差、特异性不强
有些人认为CT是万能的,其实并非如此。当CT用于乳腺癌检测时,存在灵敏度不高,对乳腺的特异性也不强的劣势。另外,还有一些地方会用红外线检测乳腺情况,这个也不推荐,因为红外线检测不是按国际标准,机器的性能差、灵敏度低、误差大,并且医生的主观判断强,现在的大医院里都不用这个方法做检测。

乳腺癌高危人群
●未育或≥35岁初产妇;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
●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多条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

专家建议
对于乳腺癌的早期筛查,首先建议自摸自检、B超、或通过乳腺钼靶照片来判断。相对于乳腺CT,核磁检查效果明显更好。

错误四:用化验指标查胃癌
准确性不达标,白白浪费钱
实验室化验指标包括红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大便潜血、胃液情况等多个项目,常常在体检中用来指示胃部的健康情况。但是用化验指标查不出胃癌!
消化专家解释,实验室化验指标用于胃部疾病的初筛还可以,但如果用这些指标来筛查胃癌,在准确性上还达不到要求。

胃癌高危人群
●60岁以上人群;
●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慢性胃溃疡;
●胃息肉;
●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异型增生(轻、中、重);
●中、重度肠化生;
●明确家族史;
●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凡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均系高危对象。

专家建议
胃镜最为标准、精确,是筛查并确诊胃癌的首选。

错误五:只用B超查肝癌
很容易被漏诊
单纯腹部B超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难以确定肿块的性质。而且B超对于大肝癌与超大肝癌容易误诊,因为B超穿透力有限,视窗小,分辨率低,如是大肝癌,由于肝癌体积过大,容易有误诊的可能。而且B超检查结果容易受到检查者经验和分辨的限制,也会影响诊断结果。有报道说单纯腹部超声检查诊断肝癌有15%漏诊,所以不提倡单一检查B超诊断肝癌。

肝癌高危人群
●年龄男性35岁以上、女性45岁以上的以下人群:
●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血清学证据;
●有肝癌家族史;
●血吸虫、酒精性肝硬化等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药物性肝损患者。

专家建议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验证明,B超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检测肝癌准确率达到90%以上,是临床诊断早期肝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对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高危人群,建议每隔3个月进行一次腹部B超 血清甲胎蛋白检查,健康者可隔6个月做一次,做到及早发现患肝癌的可能性,每位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必须认识到,这种检查是关系其健康乃至生命的必要检查。 


错误六:用基因检测筛查癌症
基因检测成“算命神器”不靠谱
近年来,五花八门的基因检测产品层出不穷。只需一点唾液样本,就能知道自己会不会患癌;只要花几百元就能知道自己是否携带肥胖基因,甚至被部分商家炒作成为“算命神器”。于是,很多人相信做个基因检测,就能预防癌症。

其实,并非如此。专家解释,现在市面上的基因检测,是检查不出癌症的。正常人去做基因检测,基本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癌细胞的判断依据主要是病例切片,如果仅凭基因检测判断,就不靠谱了。

专家建议
检测自己会不会患癌,还是应该去医院做针对性检查,而不是盲目相信所谓的基因检测。
所以,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
预防癌症也应该做到有的放矢,
没有高危因素不要太早做,
也不要等到难受了才去检查!
人生是100分的话,
健康就是1,失去了健康什么都是0
转给身边朋友看看,相互提个醒!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0
|
郭飞
主治医师
吴江区第四人民医院
骨科,外科
在颈椎病、腰椎病、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膝关节韧带损伤等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