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过敏性紫癜
2016年09月20日 【健康号】 赵连皓     阅读 10778

是侵犯皮肤或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及细小动脉的一种过敏性血管炎。本病的特点是皮肤或粘膜反复出现紫红色斑片,常伴有关节痛、腹痛及肾脏病变。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属于中医学的“血症”范畴,又与“紫斑病”、“葡萄疫”及“肌衄”相似。

【病因病机】

一、中医

1.外感风热之邪,侵于肌表,炽于血分而致血热妄行,发为本病。

2.风湿瘀阻脉络,凝滞不散,进而化热,热逼于血,血不循经,溢于肌表所致。

3.瘀血阻络,脉道不畅,血不归经,逆行脉外,发为紫癜。

4.血热伤阴,阴虚则火旺,火热之邪迫血妄行,血不循经,溢于肌肤,则见紫斑。

5.脾虚气弱,中气不足,脾不统血,血无所依,不循常道,溢于肌表则成紫斑。

二、西医

病因不明,近来研究可能和感染、药物、食物、物理等因素有关。

1.感染因素 细菌(常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病毒、寄生虫感染。

2.药物 如青霉素、磺胺、阿司匹林、抗癫痫药等致敏有关。

3.食物 虾、蟹、贝类或蛋奶类易引起过敏。

4.物理因素 如寒冷亦可引起。

5.其他 与系统性地中海热和癌症的关系受到关注。

6.发生机理是由于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或IgG中介损伤毛细血管壁所致,血清中IgA升高。受累的肾脏中可见IgG免疫复合物增加。

【临床表现】

本病多发于儿童及青年,以男性多见。发病前多有发热、头痛、咽痛、乏力等症状。病程约4~6周,但易复发。临床常分为四型:

1.单纯型紫癜 好发儿童。皮损表现为小而分散的瘀点和瘀斑,有时可见荨麻疹样皮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臀部,以小腿部明显,对称分布。有些患儿伴有头皮、手、足及眼眶周围组织水肿。

2.胃肠型紫癜 又称Henoch型紫癜。好发于儿童及青年。皮肤紫癜融合成大片瘀斑,亦可发生水疱或溃疡。同时伴有胃肠道症状。可有下腹部疼痛、呕吐、便血。严重者可有腹绞痛,肠重叠甚至肠穿孔。

3.关节型紫癜 青年成人多见。皮损可见紫癜、风团、水疱、血疱、坏死等。关节痛是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多数关节被侵犯,以膝、踝关节最易受累。但这种关节炎可在数周内消退,不出现关节变形。

4.肾型紫癜 约有50%病例有肾损害,出现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高血压等肾功能不全表现,严重的可出现肾衰竭。

【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正常,血沉增快,对腹痛者作大便潜血检查,肾型患者尿常规检查,可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等。

2.组织病理 真皮毛细血管及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闭塞,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坏死,血管壁及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核尘,并有不同程度的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红细胞外漏。

【鉴别诊断】

1.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皮肤粘膜发生瘀点、瘀斑、血疱及血肿少见。有的粘膜和内脏严重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消耗试验阳性。

2.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皮疹呈多样性,如斑丘疹、丘疹、紫癜、瘀斑、小结节、溃疡等,其特征性表现是鲜红色或紫红色、紫癜性斑丘疹,压之不褪色,可发生坏死及溃疡。部分患者皮损痊愈后留有色素沉着或浅表萎缩性瘢痕。

【治疗】

一、中医治疗 根据本病实证、热证居多,虚证较少的特点中医治疗应以祛邪为主,其中早期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主法,后期可取滋阴清热、补气摄血培其本元。

(一)内治法

1.风热伤营

主证:斑色初起鲜明,后逐渐变紫,分布较密,伴瘙痒、发热、头痛、口渴,小便黄赤或血尿,大便干或乌黑。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祛风。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30g,生地20g,赤芍12g,丹皮10g,金银花10g,牛蒡子10g,防风10g,蝉衣6g,紫草12g,白茅根30g,茜草根10g,甘草5g。

方解: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清热解毒、凉血散瘀;金银花、牛蒡子、防风、蝉衣,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紫草、白茅根、茜草根,凉血止血;甘草解毒清热并能调和诸药。加减:大便秘结不通者,加大黄10g(后下)泻火凉血通便,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30g、地肤子12g祛风除湿止痒。

2.风湿阻痹

主证:紫癜呈多形性,有瘀点、瘀斑,甚则血疱相兼而生,关节红肿热痛,以膝肘关节尤为严重,偶有发热,肢体困倦。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g,秦艽10g,防风10g,当归10g,牛膝10g,紫草12g,土茯苓30g,海风藤12g,薏苡仁30g,赤芍10g,威灵仙10g,甘草6g。

方解:独活、秦艽、防风,祛风湿、止痹痛;赤芍、紫草,凉血解毒消斑;海风藤、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土茯苓、薏苡仁、牛膝,祛风湿、利关节;当归养血和血;甘草调和药性。

3.瘀血阻络

主证: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紫癜色呈紫暗,关节痛及腹痛,面及下眼睑青暗,皮肤粗糙。舌体暗或有瘀斑,舌苔白或薄黄,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通络,解毒退斑。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味。桃仁12g,红花1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2g,生地20g,丹参15g,紫草15g,大枣20g,蒲公英20g,黄苓12g,鸡血藤30g。

方解: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鸡血藤,活血化瘀通络;生地、紫草,凉血散瘀;黄芩、蒲公英,清热解毒;大枣养血和营、缓和药性。

4.阴虚火旺

主证:紫斑色红,以下肢和小腹为主,时隐时现,伴低热不退,倦怠无力,腰酸腿困,五心烦热,颧红唇干,失眠盗汗。舌质红、苔少薄,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消斑。

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味。知母15g,黄柏10g,生地20g,丹皮12g,山药15g,泽泻15g,山萸肉12g,茯苓10g,茜草根

20g,侧柏叶15g,黄芩15g,阿胶10g(烊),甘草6g。

方解:知母、黄柏,苦寒而甘,清虚热而坚肾阴;生地、山萸肉、阿胶,滋阴养血;丹皮、黄芩、茜草根、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消斑;泽泻、山药、茯苓,生血养血,清邪热于小便外出;甘草调和诸药。加减:阴虚甚者,加龟板20g、鳖甲20g以养阴清热;血热甚者加紫草12g、赤芍12g凉血化瘀。

5.气不摄血

主证:病程较长,紫癜隐约散在,斑色暗淡,时常反复发作,劳则加重,伴神情倦怠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15g,白术12g,黄芪30g,当归10g,白芍12g,茯苓15g,茜草根15g,仙鹤草15g,陈皮

6g,大枣20,灸甘草6g。

方解:党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活血;陈皮、茯苓、大枣、灸甘草,和中健脾行气;茜草根、仙鹤草,止血活血,促进紫斑的消退。加减:阳虚显著,阴寒凝滞者,加制附片10g、干姜6g、肉桂3g温壮元阳。

(二)其他疗法

1.体针 主穴取曲池、气海、足三里,配穴取内关、天枢、筑宾、飞扬。先刺主穴,在疗效不明显时,加配穴,施泻法,每天1次。

2.耳针疗法 取肾上腺、脾、内分泌、肺等穴,两耳交替,每天1次,刺后留针30分钟。

3.验方 红枣20g、白茅根12g、紫草根12g、甘草6g,水煎服。可长期服用。

4.单方 槐花20g,水煎服或代茶饮。

(三)中成药

1.雷公藤片 每次2~4片,每天3 次。

2.三七片 每次3~5片,日服2 次。

3.火把花根片 每次5片,每天3次。

三、西医治疗

1.尽早去除致敏因素,避免应用可疑药物及致敏食物,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2.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4mg,每天3次,儿童按医嘱用药。

3.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药物,如维生素C、E、K、路丁与钙剂等。

4.病情较重者如胃肠型、关节型、肾型紫癜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的松每天30mg口服,或地塞米松每天5~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病情好转后逐渐减量或停用,儿童口服强的松量为每公斤体重每天1~2mg。

5.顽固肾型紫癜可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50mg,每天2~3次口服,或每周600mg静脉点滴。肾功衰竭者亦可用血浆置换疗法。

【预后与转归】

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皮肤为主要损害,临床表现较轻,预后好。但临床各型可同时并存,均可反复发作,整个病程可达几个月至1~2年,部分患者数次发作后可自愈。

【预防与调理】

1.注意观察并寻找致病因素,避免使用可疑致敏药,尽量不食用鱼、虾、蟹等与本病发生有关的食物。

2.寻找和清除感染灶。

3.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感染。

4.花粉季节注意减少外出,外出时应戴口罩。

5.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利于皮损消退。

【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一、临床研究

1.王风梅等〔1〕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随机选择4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痊愈率46.0%,显效率22.0%,好转率16.0%,总有效率达84.0%;而对照组痊愈率26.5%,显效率14.3%,好转率12.2%,总有效率5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2.谭道华等〔2〕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观察。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2
|
赵连皓
主任医师
陕西省中医医院
皮肤科,特需门诊
银屑病 硬皮病 痤疮 脱发 慢性荨麻疹,湿疹,敏感皮肤等皮肤科常见病的诊治及男性病研究。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