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集采风浪来袭,IVD巨头如何上岸
2021年09月02日 【健康号】 动脉网     阅读 7887

试剂集采、核酸检测降价,国内IVD路在何方?

8月末,一则安徽省将启动体外诊断试剂集采的消息,让国内IVD行业的热度进一步降到冰点。届时,安徽省县级及以上医院将对5类23种产品将进入集中采购,剑指IVD行业中最具增长潜力的化学发光试剂。

实际上,国内IVD企业早就已经在设法应对变革。8月初的一个晚上,圣湘生物用一个简短的公告,官宣了终止购买珠海保联资产资产持有的科华生物股份的事情,颇受关注的国内IVD企业“蛇吞象”事件暂时落幕。按照此前约定,圣湘生物将以19.5亿元溢价收购格力地产手中的科华生物18.63%股份,并已经在5月28日支付了首付款5.85亿元。对于终止收购的具体原因,圣湘生物在公告中并没有展开,但外界推测与科华生物和子公司天隆科技更早前的股份认购股份相关。

这场原本堪称经典的产业并购的意外落幕,令人唏嘘。但这背后,国内IVD行业新并购大时代正在启幕。

5月,迈瑞医疗宣布以5.45亿欧元(约合42.6亿人民币)收购HyTest,将与自己合作十年之久的全球IVD行业最重要原材料供应商收入囊中。

6月,圣湘生物宣布拟以合计2.55亿元的价格取得真迈生物14.77%的股权,强化布局上游荧光检测、核酸修饰、染料合成、酶突变、表面化学工艺等关键工艺。

7月,之江生物在一次接受机构调研时曾表示,将同时延伸分子检测的上下游,如试剂和设备的关键原材料开发等项目,考虑自建平台或者收购,并透露正在看国内外的一些标的。

8月,东方生物成功收购北京首医临床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在布局国内市场。

至此,除了华大基因外,按2020年相关营收计算的“新冠四大家”悉数迈开了产业并购的步伐。加上迈瑞生物曾在5月轰动一时的以5.45亿欧元收购Hytest的举动,基本可以判定,沉寂多年的国内IVD并购热又重新被点燃。那么,此番并购热与往常有何不同?此轮产业并购热潮又将如何重塑国内IVD竞争格局?



国内IVD企业资金实力分布改变,并购新金主出现  




以往,由于临床认知程度不及传统的生化、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商业化渗透率的提升一直很缓慢。大多数分子诊断企业很难进到医院,营收放量慢、现金流比较紧张。但是以2020年营业收入排名,达安基因、圣湘生物两家分子诊断企业挤掉分别以生化诊断和免疫诊断见长的美康生物、安图生物,挺进TOP10,而东方生物则替换掉万孚生物,成为唯一上榜的POCT企业。其中,达安基因瞬间将营收拉升到53.41亿元,位列2020年IVD营收榜第六。圣湘生物狂揽相当于过去若干年营收之和的47.63亿元营收,排名仅次于达安基因。东方生物以32.65亿元总营收PK掉场景高度相似的万孚生物。

换言之,新冠病毒检测这个重磅产品,让原本多少缺失些运转动力的分子诊断企业,变成了现金流大户。以圣湘生物为例,2019年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不足1亿元,次年已经增长到25.91亿元,应收账款则从6000多万增长到16.01亿元,东方生物也出现了类似的变化,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分别从2019年末的8500余万元、8300余万元,增长到20.39亿元、6.26亿元。

这些被瞬间集聚起来的流动性,一部分用来一掷千金地分红,如硕世生物每10股派发55元红利;一部分用来理财,如达安基因计划将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结构性存款及保本型理财产品;但更多的资金,被用于产业并购,撬动行业的深层次变革。这意味着原本并没有并购打算,或者暂时没有并购能力的IVD企业,会在近期启动并购,导致并购标的端出现变化。

一位从事IVD行业并购多年的投资人向动脉网证实,2021年以来,国内IVD并购市场热度显著提高,其中的原因,一半企业本身发展规划的考量,另一半则是新冠疫情带来的长远影响。



团队基因更替,国产IVD大品牌一触即发  




在分子诊断进入临床难度很大的时代,IVD行业被生化、免疫诊断产品充斥,各个细分赛道的分散程度高,并且技术更新快、临床应用场景多,整个不到2000亿产值的市场中容纳了超过6000家IVD企业,即便最大的细分领域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刚刚过百亿。这是因为,IVD行业的技术和资金壁垒不高,加之上下游生态成熟,往往从代理商转型就能够经营一家年盈利过千万的IVD企业。

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种类繁多、细分技术微创新复杂且层出不穷,IVD成长的底层逻辑是依靠产品、渠道来做大做强,抓住尽可能多的产品来覆盖尽可能多的场景。例如,迈瑞分别在2011年7月、12月、2012年、2014年并购苏州惠生、长沙天地人、北京普利生和上海长岛,产业版图中陆续纳入尿液分析、微生物检测、凝血分析,集齐临床检测的8大产线,在国内IVD行业的内卷竞争中,长期稳坐头部。此外,迈克生物通过并购进入血球和流式领域、安图生物通过并购进入生化领域、中元汇吉通过并购进入临床质谱等。对于传统IVD企业而言,产业并购对于成长的意义无他,主要是补齐管线。

但是进入由分子诊断企业主导的IVD并购新时代后。对于技术门槛更高、场景替代难度更大的产品的供应商,强化对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把控能力,从而在一个垂直的领域中建立品牌和完整服务能力,变同质化竞争为错位竞争。

打造IVD品牌需要时机,更需要决心。

尽管早年发展并不顺利,但圣湘生物是分子诊断的坚定看好者。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曾表示,经过过去一年,各级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未来开展的核酸检测项目将会大幅增多,核酸检测使用量将呈现高速增长。所以圣湘生物做出收购科华生物、真迈生物来密集布局分子诊断上游能力的举措不难理解。

科华生物是国内第一家上市的IVD企业,在血筛市场仅次于罗氏、达安基因的市占比。然而在圣湘生物决定收购前,科华生物频繁易主,并且在快速并购之后内部管理相对混乱,市值和营收水平都远不及同时期的华大基因、安图生物等,圣湘生物压力不小。

不过,科华生物旗下有一家名为天隆科技的子公司,主营酸提取仪和PCR仪,以及配套试剂自主研发与销售,是国内少有的优质国产分子诊断仪器研发企业。数据显示,2020年,天隆科技荧光定量PCR仪在国内销量首次进入TOP3,其核酸提取仪市场占有率也横扫进口,成为国内该细分领域的领头羊。收购科华生物,圣湘生物有望获得天隆科技核酸检测仪器的核心能力,从而规避严重依赖从外部采购PCR仪及核酸提取仪的潜在风险。对于致力于在分子诊断领域打造品牌的圣湘生物而言,上游仪器理应是产品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成立于2012年的真迈生物,专注于基因测序产业上游设备和试剂的研发制造,在荧光检测、核酸修饰等多个“卡脖子”技术上拥有200余项国内外知识产权。基因测序平台是众所周知的基因检测领域“皇冠上的明珠”,其多学科交叉的程度之高、之复杂,让海外巨头长期得以垄断从一代测序到三代测序的供给侧。

真迈生物的单分子基因测序系统GenoCare专为临床场景设计,是国内首个获得欧盟 CE 认证的国产单分子测序仪,并有望在2021年下半年将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GenoCare已陆续在10余家测序企业、科研院所、医院实验室、疾控中心等机构投入装机使用。此外,真迈生物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测序平台GenoLab采用了全新设计,在生殖健康、癌症检测和微生物宏基因组领域具备巨大的应用空间。双方交易完成后,圣湘生物将成为真迈生物的第二大股东和国内少有的具有自研测序能力的企业。

而另一些分子诊断企业,如达安基因、华大基因、之江生物等,则一直在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丰富自身生态。与私募股权投资强调投资的财务收益不同,产业股权投资的目的在于陪伴初创企业变强大,从而收入麾下。而分子诊断领域的创新创业在过去几年间相继点燃了数字PCR、NIPT、肿瘤NGS、mNGS、肿瘤早筛等多个赛道,每年都是吸引风险资金最多的领域。动脉网了解到,是否接受产业资本的投资,已经成为许多分子诊断的创业团队会重点思考的问题。



上游变得更强,IVD向上的力量  




国内IVD行业其实没有巨头,反而长期处于产业链上游、下游夹击之下。

IVD企业面向上游的议价权非常弱。一方面,对上游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极高,IVD企业产品成本的相当大一部分用于采购原材料,并且原材料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试剂产品品质;另一方面,对特定类型原材料的需求量非常小。上游之于IVD企业,近乎卖方市场。

具体而言,占IVD企业采购成本大头的是用于仪器制造的结构件、电子元器件等,由于每年装机量只有数千台,与采购类似材料的汽车、手机厂商数十万、数百万的出货了相比,IVD企业基本算是零售用户。在特色的抗体采购市场同样如此。2019年,迈瑞医疗、亚辉龙和万孚生物等头部的IVD企业从菲鹏生物采购额都在2000万以下,以抗体价格40元/mg计算,菲鹏生物几乎只用一个500L的发酵罐进行一次反应就足以交付一家IVD企业的年订单。

IVD企业取上游厂商而代之的想法可以说一直都有。据业内人士爆料,迈瑞医疗并购HyTest的兴趣早在3年前就产生了。在迈瑞医疗收购HyTest以前,后者已经连续为迈瑞医疗供货超过10年。

其次,上游对IVD企业的市场空间形成威胁。正如我们已经在资本市场上看到了新风口,新冠疫情也让作为核心原料的上游生物试剂厂商日渐壮大。由于生产和销售原料的附加值远低于试剂产品,国内很多靠IVD原料起家的厂商在完成原始积累后,即会把产品线往下游延伸。伴随义翘神州、诺唯赞、菲鹏生物等上游核心原料厂商陆续上市,逐渐变强的上游向下挤压市场空间,对于IVD企业不失为一种威胁。除了已经上市和准备上市的核心原料企业外,这个卡脖子领域在近两年间也成为吸金热门,涌现出瀚海新酶、阿匹斯、百普赛斯、引加生物等一众优秀企业。

来自上游的威胁,首当其冲的便是头部IVD企业。这也是迈瑞医疗不选择自建原料研发和生产能力,转而收购HyTest更深层次的原因。HyTest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生物试剂厂商之一,研发能力非常强,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已成为心肌梗塞诊断的金标准生物标志物。对于迈瑞医疗而言,与HyTest的技术团队深度融合,从快速提升原料研发knowhow到形成新生物标志物的高性能研发能力,无疑可以强化对抗行业闯入者新挑战的能力。



未来,国产IVD的强大之路还长  




实际上,即便进入了新的并购大时代,国内IVD企业距离产生巨头,仍有许多不足。

其一,自动化水平还不够高。根据技术路径和适用场景的不同,IVD产品可以区分为普检项目和特检项目两大类。低水平的自动化主要影响普检项目,后者集中在医疗机构检验科。根据《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普检项目的种类超过千项,覆盖血液体液、生化、免疫诊断等领域。

对于临床检验科而言,不断增长的样本量已经让日常操作不堪重负,由此催生对中心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强烈要求。近年来,无论是在生化诊断、免疫诊断还是分子诊断领域,高通量流水线都成为显著的主流趋势。以生化免疫诊断为例,生化免疫级联流水线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普及应用,罗氏cobas8000、西门子Atellica的全球装机量快速增长。不过,国产IVD设备极少在高通量流水线的舞台上亮相,往往只是凭借定价更优的试剂参与,比较边缘化。

其二,操作体验还不够便捷。现阶段,国内6000多家IVD企业几乎都簇拥在院内的临床检验环节,满足急诊、基层检验需求的能力比较差。一方面,随着国家各相关部门陆续印发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指导文件,五大急诊中心在全国各地纷纷落地,催生了出极大的急诊快诊需求;另一方面,现阶段,国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能力十分薄弱,很多地方常规检验项目都没有开展,成为推行分级诊疗的阻力,这也对更便捷、更快速的检测工具提出了要求。对于IVD企业,长期为满足的急诊、基层检验需求,是短板,但更是机遇。

其三,特检项目的专业化水平还不够高。目前,尽管特检项目主要集中在第三方检验所,院内检验需求的持续外溢让特检项目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不过,IVD企业提供普检项目和特检项目的底层逻辑不通,后者面临更多学术研究和教育,需要围绕医学专科进行深耕,这对IVD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这恰恰是习惯了在普检市场内卷竞争的IVD企业最为欠缺的能力。毕竟按照过往经验,在赢家通吃的特检项目中,能够爬上头部地位的几乎都有具备强大技术或者医学背景的创始团队,如贝瑞基因、华大基因、康圣环球等以分子诊断、血液学特检见长的企业,创始团队或来自头部技术平台、或来自顶级研究团队、或来自临床,由他们构建起来的专业壁垒,更多以渠道拓展见长的IVD企业很难突破。

我们相信,集采政策之下,市场必然会以出现若干家在技术、市场、产品端都具备足够高壁垒的IVD巨头。但并购之路并非坦途,其实从圣湘生物高调收购科华生物,却以失败告终的事件就可窥见并购的复杂性。所以最后跑出来的IVD巨头会是哪家,很难预测一二。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