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双相障碍疾病管理:诊断认识的误区
2019年09月26日 【健康号】 周书喆     阅读 8379

不管门诊或者住院,当被告知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躁郁症)的时候,我们很多患者都会感到不知所措。即使在网上搜索了很多的疾病症状、诊断等相关知识,仍会有些患者拒绝接受诊断、有些患者过于轻视诊断、有些患者又夸大诊断。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周书喆

为什么会拒绝接受诊断呢?1)有些患者对疾病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接受自己是双相障碍患者就意味着自己意志力薄弱,或需要别人照顾(想在疾病中证明自己,请阅读“自我管理的技巧篇”);(2)有些患者发现自己被诊断后,不得不时常应对家人的过度警惕和日益试图控制自己行为的局面,好像又变成了一个小孩(双相患者如何与家人相处呢?请阅读“改善家庭关系篇”);(3)有些患者会认为诊断就是“给自己贴标签”,而这个“标签”毫无人情味。

什么是对诊断的识别不足呢?有些患者会说“我就是个喜怒无常的人”,这是我的性格,而不是双相障碍。关键在于:喜怒无常的性格或许正反映了双相这种疾病潜在的生物学机制,情绪不稳型人格是双相的风险因素。所以,“喜怒无常”需要更积极的药物及心理治疗;识别人格特质和疾病症状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对诊断的夸大呢?有些患者自从被诊断后,每天小心翼翼地生活,生怕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就诱发情绪波动,感觉对未来一无所知,步步设防。其实,对诊断的夸大,一方面是因为对疾病认识不足,需要了解更多相关的疾病信息,另一方面,面对情绪波动时缺乏强有力的“武器”。

医生为何要给诊断呢?诊断的目的有:(1)标准化的诊断可以使医生之间得以相互沟通。同一个患者可能会就诊于不同的医生,医生之间如何保证治疗方案的延续性呢?“双相障碍”的诊断提供了沟通的平台;(2)有助于疾病管理,不同的疾病有不一样的疾病演变、管理方案及预后,“双相障碍”更重要的就是利用各种资源维持情绪的稳定。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