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根治率及风险
2021年05月13日 【健康号】 姜海涛     阅读 7874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根治率及风险

  目前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只有显微血管减压术是解除血管对面神经的压迫,终止和修复这种“短路”的唯一根治性治疗方法,治愈率达98%,且手术成熟微创安全。

  显微血管减压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采用全身麻醉。皮肤切口长5CM,位于耳后发际内,不影响美观。颅内操作完全在高倍手术显微镜下精细进行,应用安全的人工材料将责任血管与神经彻底隔离,达到对因治疗的目的。整个手术过程需3小时左右。

  手术是在高倍手术显微镜下,从人体的自然间隙解剖,不会损伤到脑组织,找到面神经刚出脑干的位置,就可以发现压迫面神经的血管,手术是将血管袢推移开来,并且在血管与神经之间垫一片垫片,预防血管回位造成这种压迫复发。必需强调术中要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肌电反应”的消失与否,是判断垫开血管,解除面神经受压的“金标准”。

  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效果

  目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总有效率可达98%以上,有效的患者中又分两种情况,绝大部分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但很少部分患者术后面肌痉挛依然存在,多在术后2周-12个月内消失,称为延迟治愈。无效的原因可能是血管与神经紧密粘连无法分离或遗漏了责任血管。术后有2-3%的复发率,复发后再次手术治疗有效。

  目前的手术治疗风险大吗?

  姜海涛教授介绍: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手术属于功能性手术,在接触责任血管压迫的同时,尽可能完全保留患者的功能是术者的责任。我们在手术技术为前提的“三重保险”,即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电生理监测及多模态影像融合与3D打印技术,一路为患者保驾护航。

  1、术前颅神经显像,核磁共振薄层扫描可以清晰的找到责任血管与神经是否产生骑跨现象,判断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原因,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条件。

  2、术中电生理监测就像一个身份认证系统,手术中在对可疑的“责任”血管进行减压操作时,监测系统实时观察面肌痉挛患者异常波的情况,一旦“责任”血管找到了,监测系统就会立即发现,这样很容易找到血管,并充分进行减压。而且减少了过度寻找血管的过程,极大的减少了对相关神经的骚扰,也就减少了像听力损失、面瘫等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3、多模态影像融合与3D打印技术,此技术利用多模态影像数据配准融合和三维重建的方法构血管神经结构,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同神经及脑干的关系,常见的责任血管为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以及椎基底动脉。常规的术前颅神经显像检查,临床医生可获得有效的信息往往欠缺较多,多模态技术可以让术者更直观的、准确的对有无神经血管压迫及责任血管压迫部位及特点做出判断,对手术策略制定及术中寻找责任血管提供重要信息,从而减少术中寻找责任血管的手术操作时间,降低并发症,同时打印3D模型,可用于模拟手术操作,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