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药煎煮的方法
2019年06月20日 【健康号】 柳涛     阅读 10447

汤药的煎煮方法关系到药物的疗效和用药安全,因而也是许多患者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将中药煎煮涉及的主要问题整理如下。特殊的煎药方法请遵医嘱。

汤药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形式,其煎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药物治病的疗效和用药安全。

中药在煎煮过程中要发生两种变化:一是药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药物中各种生理活性成份进行化合反应。因此,汤剂的煎制方法有许多特殊的讲究。李时珍明确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可见合理煎煮方能充分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中药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必要的加工(称之为饮片),煎煮之前通常没有必要淘洗。少数中药饮片可能还有泥沙等,可在浸泡前迅速用冷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糖、苷类成分水解流失,还有炮炙添加的酒、醋、蜂蜜等有效成份大量丢失,从而影响疗效。 

二、煎药器具: 

煎药器具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份发生化学反应,导热均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好,水分蒸发小,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锅孔隙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碱的性能,可以避免与中药成份发生反应,大量制备时多选用。铜、铁、铝质煎器虽传热快但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中多种成份发生化学反应而影响质量,不是理想的煎药用具。

三、浸泡时间与水温

中药饮片一般都是干燥品,煎前适当用水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节省能源,还能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有效成份散失或破坏过多。

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不能直接加热水浸泡中药或冷水煎熬,这种方法极不可取。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因为中药大多是干品,是含有淀粉、蛋白质的植物类,有效成份以结晶、无定型沉淀存在于药物细胞内,生物的外层组织细胞,如果骤然受热,会立即皱缩、凝固,蛋白质凝固、淀粉糊化,阻碍了水分透入到药材的组织细胞中去,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一层不可逆的变性层,使组织内部的药物成分难以析出,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渗出、溶解。—些具有硬壳的果实或种子类药物,如荔枝核、桔核、带壳苡仁、金樱子、栀子、莱菔子等,煎前应打碎,以便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

中药入煎前一般浸泡30~60分钟左右,时间长短应视配方中的药物组成而定。若以花、叶、细茎类质地疏松和轻浮的植物药为主的,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入煎;而以生长多年的植物块根、根茎、种子、果实为主,质地坚硬的,应浸泡60分钟左右方可入煎;凡是矿物、动物、蚧壳类药材,浸泡时间需更长一些,这样可湿润药材,能使其充分澎胀,药材变湿变软,更多的有效成份才会煎出。

夏秋炎热季节,中药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酵变质;而在冬春寒冷季节,多数中药浸泡时间则可长一些。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破坏过多。

至于用水温度,一般含挥发油、苷类药物及维生素类的药物如薄荷、羌活、解表药等,以冷浸短煎为宜,以免长时间煎煮有效成份会随着水蒸汽而挥发;含淀粉、蛋白质等一些成份丰富的药物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等则宜用温水(40℃左右)浸泡,使水分缓缓渗入药材组织内部疏松膨胀,形成良好的溶出环境,有效成份易于煎出。对于复杂的中药处方来说,宜着重考虑绝大多数药物的性质,采用冷浸的方式。

四、用水

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洁净澄清,含矿物质及杂质少。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来水,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以减少杂质混入,防止水中钙、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不过夜的凉开水最好,因为自来水市经过氯处理过的,含有氯,经过沸腾后氯离子减少,降低了毒性。

加水多少:按理论推算,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但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头煎)时为药材量的 58 倍,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摊平后)约2厘米为宜。头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0.51厘米(最好不冷水,用热水,因为加冷水会使原来已经膨胀疏松的药材组织发生皱缩,降低了有效成分的煎出,降低了疗效)。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0分钟即可(二煎)。

质地坚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质地疏松,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叶类药物较多,吸水量较大,煎煮前应补充加水,可以多放一点水。

五、方法

1、煎药的火候与煎煮时间

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减慢水份蒸发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则主要取决于不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2、煎煮次数与方法

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通常应煎两次。煎煮次数太少,提取不完全,药材损夫大;煎煮次数太多,不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杂质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对于药量较大的处方,在两次煎煮后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较多,可再煎第三遍,以节约中药资源,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因为煎药时药物有效成份首先会溶解在进入药材组织的水液中,然后再扩散到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药材内外溶液的浓度达到平衡时,因渗透压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这时,只有将药液滤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继续溶出。

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后计算煎煮时间,一般为头煎 2030 分钟,二煎 1020 分钟。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宜用武火,时间宜短,煮沸时间为 1020 分钟即可,并趁热服用。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以3次为宜,头煎为 4050 分钟,二煎为 2030分钟,三煎为 1020 分钟。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过程中需要经常搅拌。煎煮好的中药要趁热滤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淀在药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煮干煮焦了,则此药不能服用,因为此时产生很多有毒物质,服用对身体有害。

 3、滤取药液,煎煮榨渣取汁

汤剂煎完后应榨渣取汁。因为一般药物加水煎煎煮后都会吸附一定药液。其次主药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药渣再吸附。如药渣不经压榨取汁就抛弃,会造成有效成份损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热有效成份容易损失而不宜久煎或煎两次的药物,药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会更大,榨渣取汁的意义就更大。一般在最后一次煎煮时,趁热将药液滤出后,要将药渣用双层纱布包好,绞取药渣内剩余药液。有研究表明绞取药渣内的药液可增加药液成份的15%25%。

药液煎取量需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等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成人每剂中药煎取200300毫升,学龄期儿童200毫升,婴幼儿100毫升为宜。一般按一日2次服用,也就是说,成人每次服100150毫升,学龄期儿童 100 毫升,婴幼儿50毫升为宜。特殊情况应遵医嘱。

六、特殊中药的处理

一般饮片可以同时入煎,但部分药物因其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煎煮时间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甚至同一药物因煎煮时间不同,其性能与临床应用也存在差异。医师会在处方中注明,药房在配药时会另包并加以说明。煎制汤剂应予注意。

1、先煎:

(1)矿物类、贝壳类、甲壳类、骨类、化石类药物的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份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包括:矿物类药物,如石膏、代赭石、赤石脂等;贝壳类药物,如牡蛎、石决明、生龙骨;甲壳类药物,如龟板、鳌甲、穿山甲等;

(2)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如川乌、附子、草乌等,通过长时间的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久煎后的水解产物才能起到治疗作用,使其应用更为安全。

(3)有些植物类药,虽然质地柔软,但因有效成份及组织结构的关系,却需先煎才有效,如麻黄、石斛、绞股蓝等,皆应先煮沸,吹去浮沫,然后纳入他药。绞股蓝只有久煎或高温煎煮才有效,而不少使用者常常泡茶饮,是不能将其有效成分泡出的。

2、后下:

在其它药煎煮以后,停火前的510分钟时再将其纳入(煎沸 510 分钟即可),叫后下。

花、叶类以及一些气味芳香含挥发性成份多的药材,如薄荷、香薷、青蒿、肉桂、荆芥、细辛、豆蔻、草豆蔻、木香、砂仁、沉香等久煮会致香气挥发,药性损失,故宜后下。部分根茎类有效成份煎煮时中药成份对热不稳定,久煎可破坏有效成分的药物亦应后下,如藏红花、生大黄、番泻叶、钩藤等,入药宜后下,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充分发挥。

3、包煎:

有些中药需用纱布包起来煎,将某种药用纱布包起来,再和其它药一起煎。需要包煎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1)细小种子类药物,如车前子、葶苈子、青葙子等,煎药时特别粘腻,如不包煎,容易粘锅,药汁也不容易滤除。

(2)有些细粉性或质地较轻的药物,如蒲黄、青黛、海金沙、灶心土、滑石、五灵脂等,煎时容易漂浮于药液表面或沉淀锅底,不易充分和水接触,须包起来煎才能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3)有些有绒毛的药物,如辛夷、旋覆花、枇杷叶等,如不包煎,煎煮后不易滤除,服后绒毛会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呕吐等副作用。

4、另煎兑入:

有些贵重的药物,如人参、西洋参、鹿茸、海马、海龙、虫草、三七、羚羊角等可以另行煎煮,汁液直接兑入其它煎好的药液服用,以免同煎时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吸附,造成浪费。

5、烊化:

是指有些胶质性中药如阿胶、鹿角胶、龟胶等,或黏性易溶的药物如饴糖、蜂蜜,煎煮时容易与其它药物粘结成团块,或造成溶液胶体渗透压提高,不利于药物有效成份作用的溶出,影响整个药物的煎煮效果,或粘附锅底,容易熬焦,且浪费药材,不宜与其它一般药共煎,需要另放入容器内隔水炖化,或以少量水煮化,注意要勤搅拌,再兑入其他药物同服,或直接用煎好的药液溶化后服用。

6、泡服:一些用量少,而且药物中的有效成份易溶出的中药如番泻叶、胖大海等,不须煎煮,直接用开水浸泡后即可服用。

7、冲服:一些难溶于水的药,某些粉末样的药物如琥珀粉、朱砂不宜煎煮;或某些较贵重的中药如三七粉、人参粉、羚羊角粉,液态药物如竹沥、姜汁等,可直接冲入煎取的药液中混匀服用,或直接用温水冲服,以避免药物损失;一些贵重而且用量又小的药物,如牛黄、麝香、珍珠粉、琥珀、冬虫夏草、三七粉等,与其它药物同煎,其药汁就会被别的药物吸附,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如川贝母粉、三七粉,虽然不是贵重药,但研成细粉冲服,比加入其它药物一同煎煮后服用效果要好些。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3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