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三面锦旗背后的故事|壮汉不慎一跤跌“瘫”他真的要在病榻上度过余生吗?
2021年09月17日 【健康号】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阅读 8387

9月1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3A病区医护团队和康复科团队收到了患者刘先生(化名)送来的三面锦旗——这三面锦旗用不同的赞扬之辞,表达了刘先生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赞美,这三面锦旗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

今天是中国脑健康日

谨以此文向从事

脑健康医务工作者致敬!

  9月1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3A病区医护团队和康复科团队收到了患者刘先生(化名)送来的三面锦旗——这三面锦旗用不同的赞扬之辞,表达了刘先生发自内心的感激和赞美,这三面锦旗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

  二十年前车祸埋隐患 壮汉不幸一跤摔“瘫”

  身高超过1米85的刘先生今年62岁,看上去显得特别高大健壮。若不是躺在医院病床上,“活脱”像一名篮球运动员。实际上,刘先生大半辈子都在跟汽车打交道,从司机到汽车维修再到汽车改装,在他看来,汽车是他的事业,也是他最亲密的“战友”。

  早20年前,一次意外的车祸,导致刘先生脊椎及身体其他部位多处受伤。虽经手术治疗后没有性命之虞,但双脚自此开始就“不听使唤”了。“走路时脚掌很难抬平,要保持小幅高抬腿才能迈步前行,而且特别容易摔倒。另外,躺平时脚就发凉,冬天要穿很厚的袜子保暖。”刘先生这样说道。据此,那次车祸引发的“后遗症”或为今后埋下了“暴雷”的种子。

  提起今年4月16日发生的意外,老刘至今心有余悸。当时,老刘像往常一样正在工作,没留意地面有一处小凹陷,当脚挪到这处凹陷时,老刘一个趔趄后仰倒下,头颈部重重撞击在车门上。

  这次摔倒非同小可,“代价”极为沉重。当时整个人就摔懵了,心慌胸闷,手脚失去了知觉无法动弹。“人是清醒的,但自己爬不起来,只好叫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赶紧送医院急救”。

  术后仍留下高位截瘫

  到就近医院救治,急诊查颈椎CT示:患者颈3-7椎体略变扁、颈椎反弓、项韧带钙化。颈椎脊髓损伤发生四肢瘫痪者,往往病情严重,常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病死率高,对其治疗刻不容缓。其后,老刘转外院立即接受了颈椎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

▲患者颈髓损伤、颈椎反弓

  在外院经抗感染、营养神经等治疗后,老刘病情趋于稳定,但仍然遗留下高位截瘫,四肢几乎无法活动,只能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排尿。

  那段日子里,老刘情绪十分低落,晚上时常因翻身困难而整夜失眠,非常害怕从此以后只能“躺平”了。加之他身高马大,他妻子日常照料他非常受累,但妻子却毫无怨言,始终尽心尽力,这让老刘既感动又愧疚。

  健康所系 生命相托

  今年7月,经亲友推荐,老刘来到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周君主任详细了解了老刘既往病史,入院查体时,患者双上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1级;双下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0级。周君主任介绍,肌力一般划分为0-5级,正常人的肌力为5级,0级则提示完全瘫痪。

▲ 肌力评定分级

  康复评定则显示,患者ADL日常生活能力为极严重功能缺陷,Ashworth分级标准双上肢0级,双下肢2级,关节活动受限。

  经进一步诊断,患者的病情属于急性不完全性四肢瘫。擅长于神经内科疑难杂症及运动障碍诊疗的周君主任表示,高位截瘫是脊髓神经受损并发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避免椎管再度压迫使神经受损情况“雪上加霜”。对于已形成的神经损伤,除自身修复外,主要是维持及尽量恢复改善脊髓血液循环,使受损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避免继发性缺血坏死发生。“一旦发生继发性缺血坏死,则本病恢复基本无望。”周君主任表示,通过系统专业的综合治疗,老刘在一定程度上恢复部分肢体功能是有希望的。

  周君主任为患者制定了完善的治疗方案,除予以改善脑代谢等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外,多次请医院康复科、中医科、高压氧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通过综合治疗手段提高治疗效果。

▲ 周君主任为刘先生查体

  患者在医院神经内科3A病区住院期间,周君主任时常百忙中抽空亲自查房,详细了解患者的治疗进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而优质的护理对于高位截瘫患者的康复也意义重大,由于患者行动不便、长期卧床,护士要时常关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褥疮、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等。汪亭如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不怕苦、不怕累,对于老刘这样的“大个子”患者,一位护士“搞不定”就两个一起协力,尽心尽责做好瘫痪患者的护理。患者来院时留置导尿管排尿,通过科室医护的努力,患者于8月28日顺利拔除了导尿管。

  医院康复科姚金荣主任为老刘度身制定了包括关节松动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速肌力训练等一系列有针对的康复训练,每天不间断,主要由病区康复组组长刘爱文和康复治疗师米建钧具体执行。而最让老刘感动的,就是这两位年轻人的辛勤付出。

▲ 康复师和护工一起协力为高大患者进行锻炼

  在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住院治疗这段时间,老刘的体重从入院时的150斤增长到了180斤,加上185cm的大高个,要负责为其每天进行康复训练的小伙子米建钧站在边上一比较,身材明显小了一圈。以外人看来难度不高的站立训练来说,每次都能让米建钧满头大汗。原来,;老刘下肢无法自主支撑身体,米建钧要把他用力扛起来,患者整个人的重量就全压在小米身上。有时靠他一个人实在无法完成时,刘爱文和其他康复师以及护工阿姨也会主动帮忙,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一次次完成训练。

  据蓝十字脑科医院姚金荣主任解析到:以他从事40多年康复医疗经验和世界康复医疗学术理论总结等得出结论:一个瘫痪病人不仅要“动”(指客观上动起来),还要“主动”(指主观上要动,不能懒惰)。瘫痪病人一周不动,需要一个月加以运动才能恢复;二周不动,需要三个月加以运动才能恢复;三~四周不动,那这人要一年锻炼才能恢复;若超过二个月不动的话,那基本上就瘫痪在床永远起不来了。科学家做过实验,即便是一个健康年轻人,躺平在床上懒得不动一个月,由于肌肉萎缩也要两三个月进行运动锻炼才能恢复如初。

▲ 患者进行踩单车训练

  日复一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老刘上肢已基本恢复了正常活动,正在加强握力及精细动作的康复训练。原本瘫痪的下肢恢复了一定的运动能力,虽然仍不能自主站立,但已经可以独立在医院康复大厅进行踩单车训练了。“想不到他能恢复得这么快,这么好!”老刘妻子激动地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老刘妻子这段时间坚持照顾瘫痪的丈夫,体力不支病倒了,所幸经检查并无大碍。周君主任非常人性化地将夫妇俩安排在相邻床位。

  为了感谢神经内科3A病区医护、康复团队专业优质的服务,老刘夫妇特意定制了三面精美的锦旗,以表达最诚挚的谢意。“像我这样高大的瘫痪患者,照顾起来本就非常麻烦,这里的医护从来没有丝毫怨言,还时常讲笑话逗我开心,真正做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老刘动情地说道。

天有不测风云

面对“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这群蓝十字人勇于担当

在此,衷心祝愿刘先生能顺利康复,

早日重新站起来!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