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型糖尿病最全用药攻略,原来如此简单
2019年01月25日 【健康号】 赵树新     阅读 9939

      很多糖尿病患者常年需要用药,却鲜少主动去了解药物治疗更全面的知识。随着病程时间的加长,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最常见的就是调整用药,加大用药量。
     其实,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即便正常用药,也会出现血糖逐渐升高的趋势。也就是需要调整用药,加大控制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强度。那么,2型糖尿病该采取怎样的治疗途径?
首先是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能阻断糖前期发展为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糖尿病治疗的始终。
     空腹血糖为6.1--6.9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为7.8--11mmol/L的前期患者,应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如:营养膳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等,可以辅助阻断糖尿病的发展。
     研究发现,前期患者对生活方式干预6年,之后14年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可下降43%。
     但如果单纯的生活方式干预6个月,血糖控制效果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0%)或是病情发展过快,或有合并其它的危险因素,就要选择药物治疗了。

  第二    药物治疗也分各个阶段,分别有:单药治疗——二联治疗——三联治疗——胰岛素多次注射。
      对于糖尿病早期的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风险。
     单药治疗
1.二甲双胍,首选用药
        国内外多个糖尿病指南建议: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用药是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或是联合用药都有很好的功效,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糖输出、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辅助减重等。
       因此指南建议:若无禁忌,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若是服用二甲双胍时副作用过大,可以选择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等药物治疗。
      此外,对于HbA1c≥9.0%或空腹血糖≥11.1 mmol/L,同时伴明显高血糖症状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可考虑实施短期(2周至3个月)胰岛素强化治疗。之后再根据血糖水平逐渐减少或是停用胰岛素。

2.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它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但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有胃肠道反应,如果伴有疝气或肠梗阻、慢性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最好避免使用,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或创伤的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者,要禁用此类药物。

3.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促泌剂,也就是通过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的药物,包括磺脲类、格列奈类。

     胰岛素促泌剂,只能用于还能分泌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且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肝或肾损伤、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也不宜服用。

4.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是比较新的降糖药,且降糖效果好,但在国内属于二线降糖药。

DPP-4抑制剂一般用于没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但不建议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患有严重胃肠道疾病的患者使用。

5.SGLT-2抑制剂
     SGLT-2抑制剂也是种比较新的降糖口服药,目前只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它能使更多的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从而降低血糖。

服用此药物时要注意有无尿道和生殖道感染,监测肝肾功能,也要谨防糖尿病性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二联治疗

如果在调整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或是其它口服药治疗后,血糖依旧没有达标,就要进入二联治疗了。

1.二甲双胍+口服类药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接近标准水平但还有一定距离时,医生应根据病情,加用胰岛素促泌剂、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TZDs、SGLT2抑制剂、胰岛素或GLP-1受体激动剂等其中一种口服药物。

2.二甲双胍+注射类药

    2型糖尿病患者虽不需要胰岛素来维持生命,但如果口服降糖药的效果不好,或者存在口服降糖药的使用禁忌时,就要借助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一些病程较长的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糖措施。

如果3个月后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就要考虑是否应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三联治疗,即为选取以上三种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联合使用。但若三联治疗后,控制血糖仍然不达标,就要将治疗方案调整为多次胰岛素治疗,并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

     多次胰岛素治疗,也就是在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餐时胰岛素或是每日多次预混胰岛素进行强化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赵树新
主任医师/讲师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天...
急诊科,内分泌科,代...
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痛风,高血压,甲状腺疾病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