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伤、自残、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如何听懂他们的“求救”信号?
2022年01月25日 【健康号】 马亚伟     阅读 8300

青春期的孩子由于身体快速发育,情绪波动大,加之自尊心增强,对父母的管教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心理问题,疏通不及时就会出现自伤、自残甚至自杀,很多人以为孩子是拿在伤害自己威胁大人,殊不知,这也许是孩子在痛苦的求救。在这里通过几个案例,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案例
父亲带着12岁的儿子,再次来到一家精神康复医院院求助。这一次,是儿子“闹自杀”。没有任何前兆,儿子突然在家吞食安眠药,一口气吃了20颗。好在发现及时,没有酿成大错。然而在医生面前,紧张焦虑的父亲,在回复常规询问的同时,还不忘“提醒”医生:“你要特别注意一下他,现在也让我挺为难的,还有两天考试了。”仿佛眼前瘫坐着、不停捶打椅子的,不是血肉相连的亲儿子,而是给他带来麻烦的陌生人。明明绝望到这样的地步,父亲却更在意他两天后的考试。


在很多人看来,孩子心理生病,很丢人,甚至还会被人议论是不是父母教育有问题,所以不光不积极带孩子治疗,甚至拼命隐瞒病情。这种对“病”的认知缺失,对孩子“异常”行为的疏忽,往往导致错失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期。到头来,受折磨的是孩子,受苦受累的是一整个家庭。抑郁症也好、焦虑症也好……这些逐渐低龄化的“病”看不见,摸不着,父母一旦发现,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治疗。不要让孩子自己苦苦挣扎,让悲剧再发生。


 预防、处理青少年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问题,并不复杂,但需要我们用心去把握。


 可能表现出来的症状    

1、自我破坏,撕扯头发,衣物,摔东西等行为。2、消极抑郁,做事没有精神,平日爱说爱笑爱玩的人突然变了,很难看到原来样子!
3、低自尊。比如衣着暴露,自轻自贱,说脏话,捡烟头抽烟等。
4、有异常表现,如激动或者漠然的极端情绪。
5、有可自伤的工具,如刀子,玻璃等发多放到床头。
6、同伴关系突然改变,同学之间、社会、家庭等出现问题。如果发现,首先要高度关注,父母要及时检视自己的家庭问题。一起去吃饭、聊天、看电影、音乐等。亲子之间,其实没有不可以谈的事情。


如何应对

第一、有效沟通,真实关注。只有通过谈判,互相妥协,达成双方共同价值取向的沟通才是有效的!或者至少要保持沟通线路的畅通!

第二、鼓励孩子与同伴建立良好关系。同伴不一定学习成绩好,只要有正能量,都可以作为同伴。孩子喜欢模仿同伴。家长要尊重孩子对同伴的选择,理性的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绝对的认为孩子只能交往学习好的人。事实上,跟谁在一起并不重要,干啥才重要。对此,一定要分清界限。

第三、父母一定要建立家庭内部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共同成长。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彼此能够自由表达,平等沟通,共同讨论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情感问题,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讲,非常关注这一问题,渴望并期待得到这一方面的帮助。


其次,孩子在家里一定要感觉到是安全的,不会遭到嘲笑,谩骂,轻视等。一家人共同接受教育,家庭里各负其责,而不是只有孩子需要学习,只有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不要因此责备打骂孩子。


再次,家里是随时都可以获得帮助的地方。让孩子知道“有问题回家一切都会解决的”。家长要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的技巧,要在孩子青春期多关注孩子身心,让他感觉到父母一直在关注他,善意的、温暖的关爱着他!


最后,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自伤、自残、自杀的现象,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最保险的方式就是赶紧寻求专业精神科医生的帮助,进行系统诊断,接受专业治疗。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马亚伟
主治医师/讲师
榆林市第五医院
精神心理科,全科
擅长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特别是对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创伤及应激...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