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喹诺酮(沙星)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020年05月20日 【健康号】 刘继喜     阅读 10442

喹诺酮;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广泛用于临床已经超过35年,具有抗菌作用强、口服有效、不良反应低等特点。第一代为诺氟沙星,主要用于泌尿系感染。第二代代表性的药物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第三代为左氧氟沙星,增强了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呼吸道疾病应用多。第四代包括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和吉米沙星,增加了抗厌氧菌的作用。喹诺酮类应用广,开发产品多,数次发生药物安全性问题,因此将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简介如下,以引起重视。

      1.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7-8%)、呕吐(1.7-2.2%)、腹泻(4-5.9%)、腹痛(2-2.6%)和消化不良(1.4-2.5%)。

       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

      表现为头晕(3%)、头痛(2-6.4%)、失眠(<1-4%)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幻觉、抑郁、甚至厌世等神经精神症状。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容易发生神经系统反应。最严重的为曲伐沙星,该药因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已经退市。

       3.皮疹及光敏毒性

       皮肤过敏反应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0.7-3.6%)、瘙痒、风疹及剥脱性皮炎等症状。理论上讲,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没有光敏毒性。光毒性反应的概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培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光照时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毒性很小,因此为避免光毒性,患者至少在接受光照12小时后方可接受治疗,在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都应避免强光照射。

       4.心血管系统毒性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患者心电图QT间期延长,偶可引发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率失常等。因而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避免与能延长QT间期的药物或其他心脏毒性的药物同时使用。有些不良反应无症状,仅表现为临床上无意义的QT间期延长,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严重的可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例如已撤出市场的格帊沙星和目前限制使用的司帕沙星。

       5.肝肾功能损害及代谢影响

       喹诺酮类药物部分经肝代谢,大部分以原药的形式经肾代谢。严重的肝脏毒性并不常见。约1-3%可以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氨酶等轻度升高,大部分可逆。曲伐沙星是特例,因严重肝损伤而退市。莫西沙星因为肝脏和皮肤损害曾经受到警告。肾脏毒性很罕见。环丙沙星引起间质性肾炎有个案报道。替马沙星因为溶血性尿毒症上市不久就被撤市。 喹诺酮类容易引起糖代谢紊乱,包括高血糖和低血糖,其中以加替沙星最为明显。

       6.软骨损伤与跟腱病

       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幼龄动物软骨组织损伤,以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所导致的软骨组织损伤最强。其损伤的程度与年龄和药物浓度有关,年龄越小,药物浓度越大,关节软骨损伤越重。因此,喹诺酮类药物应避免用于孕妇、婴幼儿及 18岁以下青少年。2008年,美国FDA要求在产品说明书中加入相关警告,提示人们服用喹诺酮时要注意肌腱炎和肌腱断裂;并提示,年龄>60岁且接受肾、心脏移植的患者,特别当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时,此风险进一步增加。

       7.其它

       喹诺酮类药物致血液毒性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紫癜等。动物实验表明,喹诺酮可引起白内障。由于喹诺酮可使黑色素凝结,所以眼睛中含有黑色素的结构都会受到喹诺酮毒性的侵害,如视网膜、虹膜、睫状体等。

       基于以上不良反应,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原则要求:严禁无适应证使用,建议饭后或睡前服用。孕妇及16岁以下儿童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哺乳期妇女必须使用应暂停哺乳。有癫痫病、精神病及脑动脉硬化者应慎用或不用。糖尿病患者服用此类药物在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尽量避免与抗酸药、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同服,与茶碱类、非甾体抗炎药、红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应谨慎。

       目前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大多较轻微,且停药后很多可以消失;但当合并其他因素时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熟知其不良反应及药物之间的反应,才能更安全有效的发挥它们的抗菌活性。

(英文名称:temafloxacin, trovafloxacin, sparfloxacin, lomefloxacin ,grepafloxacin,enoxacin, pefloxacin, gatifloxacin,gemifloxacin)

参考文献:

1.Safety Considerations of Fluoroquinolones in the Elderly:an Update. Drugs Aging, 2010,27(3):193-209.

2.Quinolone antibiotics and suicidal behavior: analysi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database and discussion of potential mechanisms. Psychopharmacology.doi:10.1007/s00213-016-4300-3.

3.戴丽,邵鸣,李宏璐等.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17,15(4):242-243.

4.刘倩,张晶,林立敏等.药学实践杂,2015,33(6):505-507.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刘继喜
主任医师
北京和睦家医院
消化内科,消化中心
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幽门螺杆菌规范治疗,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