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甲状腺细针穿刺可怕吗?
2018年05月25日 【健康号】 章建全     阅读 8604

    不少有过医院看病经历的人都曾经听到过、见到过甚至经历过穿刺活检。有些人对这四个字咋闻还惧,心生抵触,这并不奇怪,主要是人们对它还不甚了解。作为一种现代微创医学技术,人们今后会越来越多地与之相遇。


简单地说,穿刺就是使用具有针一样形状的医学器械透过病人的皮肤或者自然体腔(比如胃、直肠、阴道等)的内表面,扎入需要到达的目标内,这个目标可以是人体的某个自然结构,也可能是某个病灶。日常医疗工作中,穿刺是一项使用非常频繁的技术操作,譬如给患者肌肉打针注射药品,给患者静脉扎针抽血检验或者输液等等,这些扎针的过程都是穿刺。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穿刺也是常常可见的,缝衣服、钉纽扣、纳鞋底,哪个都离不开用针穿刺!


显而易见,针具是实施、完成穿刺操作所必须的核心工具,统称为穿刺针。穿刺针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直有弯,又硬又软,有单层的,也有多层套管式的(如同胳膊外面有衣袖,衣袖外面有护袖,英文叫Troca),究竟使用什么样的穿刺针,完全取决于什么样的穿刺目的。


通过穿刺将针尖送达到目标内,如果目标区域是脓液那么就可以把脓液抽吸掉,如果是积水那么就可以把积水引流光,如果是胆汁那么就可以把胆汁导出来,如果是尿液那么就可以把尿放出去......,而如果是肿瘤那么就可以把肿瘤内部的成分取出来送去进行相关的检查,活检正是指这样的一种操作。


不难理解,诊断是治疗的前站,清晰、正确的诊断是一切医疗工作的基础。诊断可以分为临床诊断(根据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和体征)、实验室诊断(根据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的检验结果)、影像诊断(根据超声、CT、核磁共振成像、同位素成像等所见)、病理诊断(根据病灶组织或者碎片在显微镜下的结构)。病理诊断结论是医学诊断中的“最高法院裁决书”!尽管偶尔也会有错,但却是最权威的,是最终被采纳的判决。病理诊断必须首先获得病灶的组织成分,否则有再高端的病理检查设备,再高明的病理医师也难为无米之炊!


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是现代病理学的重要进步。显微镜技术诞生以后,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利用它研究死亡(尸体)组织病理解剖(简称尸检),外科手术学发展以后人们可以在手术切下来的标本中取得所要的组织材料,制作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细胞和组织特征,从而逐步形成了手术病理学,迄今仍是病理诊断学的主要形式。


随着治疗学的细分和更加综合化,人们希望在手术之前就能够知道患者所患疾病的病理性质,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个体化治疗(tailored treatment)的水平,活检理念便应运而生。因此,可以说活检是指病灶组织仍在患者体内的一种治疗前的先期病理诊断方法。通过外科手术将病灶切取一小部分进行活检(简称切检)曾经盛行一段时间,但是由于创伤较大、操作繁琐等诸多缺点,很快人们发现这种方法应该有一种微创的、便捷的技术来替代它。这种技术就是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能否成功、是否安全,关键在于穿刺针尖是否准确进入病灶内,是否避开了血管、气管、食管、肠管等重要结构,换句话说就是对针尖的位置必须做到心知肚明。早期起步阶段,穿刺活检是依靠医生对解剖的熟知和手的触摸定位,医生的视觉观察(眼见为实)几乎派不上用场,所以这种穿刺又被称为盲穿。然而医生的知识和技术是有个体差异的,即便是同一个医生对于不同的病人也未必能够做到每一次都准确无误,因为病人的解剖也是会有变异的,盲穿的弊端显而易见。据有过盲穿经历的医师介绍,穿刺的时候心惊肉跳,穿完以后魂牵梦绕


自从超声、X线CT、核磁共振等影像技术应用普及以来,影像引导下的穿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穿刺医师重新获得了眼见为实的客观指引,影像帮助医生们把视觉延伸入了病灶的细节。超声引导下的穿刺(ultrasound-guided biospy)完全实现了动态监测,精确定位,精准穿刺,操作简捷迅速。甲状腺、乳腺、浅表淋巴结等浅表器官或病灶更是高频超声优异的空间分辨力发挥优势的领域,因此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已经成为甲状腺、乳腺、淋巴结肿瘤术前病理诊断的最常用方法。可能某些医疗机构或某些医生仍在使用盲穿活检,毫无疑问这是应该尽快摈弃的做法,应该尽快学习、掌握和提倡影像引导下穿刺活检。


根据使用的穿刺针直径粗细以及取得的穿刺标本的不同形态,穿刺活检可分为粗针穿刺和细针穿刺,分别对应组织学诊断和细胞学诊断。一般而言,粗针穿刺可以取得成形、较大的组织条块,满足组织学诊断;而细针穿刺取得的多为细小的组织颗粒,满足细胞学诊断。粗针穿刺组织学诊断英文简称为CNBcore needle biopsy),而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英文简称为FNAfine needle aspiration)。由于CNB获得的不仅仅是病灶组织的主要细胞构成,还有细胞间质成分,能够提供的诊断信息相当丰富。FNA获得主要是一些细胞集群,数量远少于CNB的组织条块,提供的诊断信息主要集中于有特征性的细胞。因此在严格控制创伤的前提下,能够做CNB是最好不过了。然而,在甲状腺这种血供丰富的器官,粗针穿刺引起的出血风险是必须纳入通盘考虑的,因此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FNA甲状腺肿瘤穿刺活检方面有了较为广阔的施展舞台。


无论是CNB还是FNA,只要穿刺都是有创的,理论上讲都有可能造成肿瘤细胞沿着穿刺针道发生脱落和播散。针对这个问题,穿刺针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比如针做得越来越细,针的表面做得越来越光滑,其目的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减少细胞的脱落和播散。那种穿刺操作不会造成肿瘤细胞脱落、播散的观点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实际的。


但是,肿瘤细胞脱落、播散是否一定会造成穿刺针道甚至更远的地方出现肿瘤转移呢?答案是,虽然不是绝对没有,但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穿刺导致的转移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这个结论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多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的巨大样本量统计的结果,这是一个回顾性的研究结果,是很有说服力的!肿瘤细胞的转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牵涉到诸多因素。君不见许多肿瘤在刚发现时就已经远处转移了,而许多肿瘤穿刺后经过一、二十年的随访也未见转移,因此我们既要重视研究可减少转移的穿刺产品和技术工艺,也不要因为担心转移而裹足不前甚至拿个别案例、小概率事件来否定甚至阻碍这项利远大于弊的微创诊断技术。


对于乳腺癌这种恶性程度相对较高、预后较差的肿瘤,穿刺活检对及时确定诊断、新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等也是很有裨益的。可以采用人工隧道针保护法,在皮肤穿刺点和肿瘤边缘的皮下组织内预先置入一根保护套管针,活检针完全经过隧道保护针进行穿刺操作,这样一来肿瘤细胞主要脱落至隧道保护针内,撤除保护针后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穿刺针道上的细胞脱落、播散。


前列腺癌也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对较高的肿瘤,穿刺活检在全球范围内都被公认为诊断前列腺癌的必须环节,而且几乎都是粗针穿刺,穿刺的针数多达一、二十下,可谓全身器官中穿刺活检针数之王了,可是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活检不仅不抵触,反而还在探索针数再多一些,标本再大一些。如此看来,针对预后较好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穿刺活检尤其是细针活检的非议才是值得非议的了!


  上海长征医院    章建全教授 (国际甲状腺结节微波消融治疗技术与方法创始人、中国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治疗技术与方法创始人、2012年荣登中国名医百强榜、上海市超声医学会介入学组组长、全军超声医学会介入超声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甲状腺消融学组主委、上海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委员会甲状腺消融学组组长)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章建全
主任医师/教授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
介入超声科,超声诊断...
一、甲状腺肿瘤微波、射频超微创热消融治疗(微波为国际首创,射频为国内率先) 二、甲状旁腺功... 更多
去Ta主页
Ta最近的文章 更多 |

热门文章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