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
2021年09月27日 【健康号】 健康小知识     阅读 299

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肝硬化在中医学中多属“症积”、“鼓胀”范畴。认为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受病而导致气滞、血痛、水蓄。黄疸日久、感染蛊毒、饮食不节、嗜酒过度等均可导致肝脾内伤,肝喜条达而主疏泄,肝失更泄,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使脾失健运,可形成肝那脾虚。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肝郁气滞,则血行不畅,使脉络瘀阻而形成症积。脾虚则不能输布津液,致水湿内停,腹部逐渐胀大而成鼓胀。肝脾长期受病,势必影响及肾,肾阳虚志则膀胱气化无权,水湿不行而使鼓胀日益加重。肾阴靳伤,则肝肾阴虚,虚火上炎,而耗血动血,甚则肝肾阴竭,而见神昏惊厥。总之肝硬化的早期多属肝脾的气滞和血劳;已见腹水形成,多属气血凝滞,阻于肝脾之脉络,水湿停滞不化,而呈“本虚标实”;至其末期,多累及于肾,而有脾肾阳虚和肝肾阴虚的分别,或两者兼而有之。图片肝硬化治疗的分期阶段一、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造成的肝硬化总以病邪为主,正邪斗争激烈,故应以祛邪为主。须指出的是.这里的邪与普通的邪完全不同.系指“毒邪”、“疫气”,所以治疗的关键是解毒。但“见肝之精.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解毒勿伤脾胃,邪衰之后当顾正气。切忌一味祛邪,忽视后天,损伤正气。治疗原则疏肝清热,解毒利湿临床表现:谷丙转氪酶显著升高,症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步、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即整个疾病过程中,“毒”和“虚”贯彻始终。因此,肝功正常、黄疸消退不能视为毒邪全除,此时只不过是以正气虚为主、毒邪衰为次而已。治疗的关键在于补虚软坚,同时勿忘解毒。方中参、草、姜、甲旨在扶正,柴胡、黄芩意在解毒;而牡蛎、茜草则是针对病理产物--症结(瘀血)软、化消解解毒时勿伤正气,扶正时勿恋毒邪;并要分清毒和虚孰轻孰重,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方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