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与脂肪瘤鉴别诊断
2019年08月23日 【健康号】 赵天智     阅读 8648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与脂肪瘤鉴别诊断

  海绵状血管瘤发生于成年人的先天性血管源性肿瘤。100%患者存在颅内出血。爆米花征及周边完整的含铁血黄素环是主要特点和最佳诊断征象。常伴动静脉畸形。脂肪瘤是间质来源的肿瘤,属先天畸形,不是真的肿瘤,常与胼胝体畸形并存。

  脂肪瘤

  间质来源的肿瘤,属先天畸形,不是真的肿瘤,常与胼胝体畸形并存。

  任何年龄,常发生在胼胝体、四叠体、桥小脑角区、鞍上、下丘脑及内听道。

  影像表现:

  MRI平扫多位于中线部位,与皮下脂肪信号相同。不强化,压脂被抑制。

  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好发中线或中线旁,信号较脂肪瘤混杂,钙化较脂肪瘤多见。

  畸胎瘤:常位于松果体区或鞍上,脂质、软骨、骨片伴钙化,信号混杂。

  海绵状血管瘤

  发生于成年人的先天性血管源性肿瘤。100%患者存在颅内出血。爆米花征及周边完整的含铁血黄素环是主要特点和最佳诊断征象。常伴动静脉畸形。

  高峰年龄40岁,易发生出血和产生新病灶,好发于鞍旁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和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畸形)。

  影像表现:

  MRI平扫硬膜型常为鞍旁椭圆形肿块,直径达5cm,边界清晰,无水肿,增强明显均匀强化。海绵状血管畸形常散在于脑内圆形病灶,直径小,无水肿,仅轻度或无强化。

  鉴别诊断:

  动静脉畸形:常有水肿和占位效应,有血管流空效应,出血成分单一。

  出血性肿瘤:含铁血黄素不完整,出血无序,明显强化。

  弥漫性轴索损伤:外伤病史,病变静止无演变。

  高血压微出血灶:高血压病史。

  淀粉样血管病:多见于皮质及皮下出血灶,出血灶较大,多为血肿。

  毛细血管扩张症:轻度笔刷样强化。

  动脉瘤:T1、T2流空影。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