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肿瘤远隔效应: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2021年09月26日 【健康号】 黄德波     阅读 10941

远隔效应最早由R.H.Mole于1953年提出,放疗的远隔效应是指:当针对肿瘤局部病灶照射时, 照射靶区之外的肿瘤病灶也会缩小。直到2012年关于一个黑色素瘤的病例报告才引起了医学界对远隔效应的关注。一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免疫治疗进展后接受胸部转移病灶的姑息性放疗,其他未经放疗的转移灶也相应缩小。

远隔效应最早由R.H.Mole1953年提出,放疗的远隔效应是指:当针对肿瘤局部病灶照射时, 照射靶区之外的肿瘤病灶也会缩小。直到2012年关于一个黑色素瘤的病例报告才引起了医学界对远隔效应的关注。一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在免疫治疗进展后接受胸部转移病灶的姑息性放疗,其他未经放疗的转移灶也相应缩小。此病例一经报道。立刻引起来广泛关注,大大小小的临床研究也相继开展。

近期发表在JCO上一篇来自Memorial 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单中心、随机、II期试验泼了盆冷水。通讯作者是来自香港的美女教授Nancy Lee

她非常坚定地说:It is clear from our data — there is no abscopal response.这项研究是这样设计的:对转移性头颈部鳞癌患者中进行了nivolumab(PD-1治疗)nivolumab加立体定向体部放疗(SBRT)进行头对头比较。患者至少存在两个转移灶:仅照射单个转移灶,其余转移灶可进行RECIST标准进行评估。患者按人乳头瘤病毒状态(11)进行分层, nivolumab (3 mg/kg,每2周静脉滴注)nivolumab (相同剂量)加单病灶SBRT(9Gy×3)。主要终点客观缓解率ORR。结果显示Nivolumab(n=30)nivolumab+SBRT(n=32),两组间O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5%vs29.0%。总存活率、无进展存活率或反应持续时间等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3-5级毒性相似。

    这项研究是观察远隔效应的第二个随机对照试验。先前的关于肺癌的临床试验(JAMA Oncol.2019年;51276)在客观缓解率方面也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

    在这两项研究中,免疫基础上加入放射治疗没有改善无进展生存期(PFS)或总生存期(OS)

    从已发表的这些结果来看,远隔效应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是非常罕见的,不要对其抱有太大幻想。

    Nancy Lee教授建议下一步应该转换以下研究方式,比如SBRT与免疫序贯进行而不是同步进行。PACIFIC研究的成功似乎印证可这种方式比较可行。

    虽然这项研究失败,但有其他学者认为放疗与免疫联合仍是有前景的治疗方式,首先,SBRT是作为姑息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局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另外,如果用放射治疗/SBRT治疗所有可见转移灶,会降低肿瘤负担和异质性。再者根治性的局部区域放射治疗,以实现长期的局部区域肿瘤控制。

   因此下一步研究方向应重点放在:放疗与免疫的顺序,及所有的转移灶均行放疗而非单一病灶,另外筛选免疫相关生物标记物方面还是要下功夫。

    总之,这项研究提供了到目前为止最明确的证据,当使用抗PD-1/PD-L1疗法和SBRT治疗转移性头颈部肿瘤时,所谓的远隔效应非常罕见且没有临床意义(至少仅照射单个病灶时)

提示x

您已经顶过了!

确认
1
|
请选择举报原因
垃圾广告信息
色情低俗内容
违规有害信息
侵犯隐私、虚假谣传